法租界中央巡捕房三樓,那間最大的案件分析室,此刻仿佛成了一個被無形風暴席卷的中心。
空氣凝重得幾乎能擰出水來,濃烈的煙草味、咖啡的焦苦味、
以及一種冰冷的、屬於金屬和紙張的肅殺氣息混合在一起,壓迫著每個人的神經。
四麵的牆壁已然不夠用。
巨大的黑板上貼滿了聖方濟各堂鐘樓案的現場照片、物證特寫。
旁邊新增的黑板則被十年前倫敦“白教堂聖職者撕裂案”的檔案照片
經由蘇格蘭場加密傳輸而來的複製件)所覆蓋——
三名受害神職人員的慘狀、幾乎一模一樣的傷口特寫、繩結細節、
以及那猙獰的“薩麥爾之印”符號,與上海的案件並排陳列,
形成一種跨越時空的、令人毛骨悚然的鏡像對比。
視覺的衝擊力是壓倒性的,無聲地宣告著一個冰冷的事實:幽靈歸來。
第三塊黑板則畫滿了聖方濟各堂地下通道及周邊區域的簡化地圖,
標注著已探明的通道走向、那個關押“活商品”的洞穴牢籠、
以及推測中可能通向各處的岔路四川路橋、黃浦江碼頭、老城廂廢墟…)。
地圖上布滿了問號和箭頭,象征著仍未完全摸清的、黑暗的地下脈絡。
房間中央的長條桌上,攤放著所有物證和報告:
從保羅神父指甲縫裡提取的紅褐色粘土樣本與通道內發現的吻合)、
那本血浸的拉丁文《聖經》的初步年代鑒定報告、老黑魚等走私犯的口供記錄、
林一那份詳儘的、對比了倫敦與上海傷口形態學的技術分析報告、
以及蘇格蘭場那份確認凶手同一性的、字字千鈞的加密回電全文。
韓笑站在這一片信息的漩渦中心,雙臂抱胸,卡其色風衣的肩線繃得筆直。
他臉上沒有任何表情,但淺褐色的眼眸深處,
卻燃燒著一種極度壓抑的、近乎凝固的火焰。
他的目光如同探照燈,一遍又一遍地掃過牆上的每一張圖片,
桌上的每一份文件,試圖從這浩如煙海的碎片中,捕捉到那個幽靈的呼吸和心跳。
林一坐在桌邊,麵前攤開著筆記本和繪圖紙,金絲眼鏡後的目光專注而沉靜,
但微微顫抖的指尖和偶爾的失神,暴露了他內心同樣洶湧的波濤。
他正在試圖構建一個模型,一個基於有限數據、試圖推演無限可能的——凶手的心理畫像。
“…極度自信…甚至可稱之為…狂妄。”
林一的聲音平靜,卻帶著一種解剖刀般的冰冷鋒利,他一邊說,一邊在紙上寫下關鍵詞,
“…他重現十年前的手法,並非簡單的複製,而是…一種宣告。
宣告他的回歸,宣告他的‘技藝’未曾生疏,宣告…他依舊淩駕於所有追捕者之上。
他享受這種…與警方隔空對話、甚至戲弄的過程。”
“儀式感…是他行為的核心驅動力之一。”他繼續道,筆尖劃過紙麵,
“…剖胸、取心、替換物品、擺放姿勢、繪製符號…每一步都精準、嚴謹、充滿象征意義。
這絕非單純的殺戮,而是一場…精心編排的黑暗彌撒,一次…向某種扭曲信仰或自我理念的獻祭。
他可能…自視為審判者或淨化者,認為自己在執行某種…超越世俗法律的‘更高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