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一幾乎不眠不休,桌上鋪滿了寫滿各種推演過程的草稿紙,咖啡杯空了又滿,滿了又空。
他的太陽穴劇烈地跳動著,眼前時常出現因過度疲勞而產生的重影。
又過了整整三十六個小時。在一個天色未明、實驗室窗外一片死寂的淩晨。
當林一將一組由龍形符號標記的、位於膠片中心區域的字符序列,
代入他最新構建的、基於《平水韻》106韻部、
並參考了冷秋月提供的“窯口”圖譜進行符號置換的模型後……
顯示屏上他將破譯結果輸入了一台老式打字機連接的簡易顯示終端),
原本雜亂無章的字符,開始奇跡般地重組、排列…
最終,一行行清晰可辨的漢字和圖表,如同被施了魔法般,赫然顯現出來!
破譯成功了!
然而,當林一看清那些內容時,他並沒有發出勝利的歡呼,
而是猛地從椅子上站了起來,臉色瞬間變得慘白如紙,瞳孔因極度的震驚而收縮到了極點!
他的手不受控製地顫抖著,幾乎握不住手中的鉛筆!
膠片的內容,遠遠超出了他最壞的想象!
它不是軍火交易的明細,也不是某個走私集團的賬本。它是:
1.一份加密的聯絡名單部分):上麵列出了十幾個化名和對應的、極其隱秘的聯係方式
如“玄字號:每月的第一個滿月之夜,收聽頻率xxxx,呼號‘夜梟’…”、
“黃字號:通過廣州‘榮昌行’第三掌櫃轉交…暗語‘窯變’…”)。
這些化名遍布上海、香港、廣州、武漢,甚至遠至南洋的新加坡和爪哇!
2.一張複雜的資金流向示意圖:資金從多個源頭
包括瑞士的匿名賬戶、澳門的賭場、南洋的種植園)彙入,
經過層層複雜的洗錢通道,最終注入一個標記為“東南分局窯口基金”的池子。
資金規模之大,令人瞠目結舌!
3.最令人駭然的,是一張繪製在微型絲綢底片上的、極其精細的網絡圖!
這張圖的主體結構,並非常見的樹狀或星狀,
而是一幅…栩栩如生、精美絕倫的…宋代龍泉窯“青瓷冰裂紋”開片圖案的抽象變體!
無數條細如發絲的線條,如同瓷釉在燒製過程中自然開裂的紋路,縱橫交錯,
構成一個無比繁複、卻又蘊含著某種詭異美感和內在規律的網狀結構!
在裂紋的每一個關鍵節點上,都標注著細小的代號
如“天字窯”、“地字窯”、“人字窯”、“上海分窯”、“香港支窯”…)!
4.在圖的下方,用一種混合了隱語和密碼的文言文寫著一段核心注釋:
“‘青瓷會’東南分局轄下…水陸轉運通道圖…凡物資、人員、信息流轉,
皆依此脈絡…務必確保‘窯火’不熄,‘釉色’常新…各窯口守其密,
單線聯係,非令不得逾矩…違者,窯毀人亡…”
青瓷會!
這個名字,如同一道來自幽冥的閃電,劈開了所有的迷霧!
林一渾身冰冷,他立刻意識到這意味著什麼!
?組織的性質:“青瓷會”是一個曆史悠久從其使用古典密碼和術語推斷)、
結構嚴密仿照瓷器窯口建製,等級森嚴)、規模龐大觸角遍及國內外)、
圖謀極深資金雄厚,活動隱秘)的跨國秘密組織!
?軍火案的定位:第三碼頭的軍火交易,僅僅是這個龐大組織日常運作中,
用於“籌集資金”“窯火不熄”需要巨額經費)或“武裝自身”
確保“釉色常新”可能需要武力保障)的一條普通渠道!隻是其冰山之一角!
?老周之死的真相:老周,很可能隻是“青瓷會”底層網絡中的一個“通信員”或對應某個低級彆的“窯口”崗位)。
他的死,絕非簡單的黑吃黑或滅口,很可能是因為他無意中接觸到了超越其權限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