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笑站在充斥著死亡氣息的報務室裡,耳邊仿佛還能聽到那永不停歇的電波聲。
但此刻,這聲音在他聽來,不再僅僅是信息傳遞的工具,
更像是無數秘密、陰謀與危險,在這座城市無形的空中交織、碰撞、低語的證明。
他緊緊攥著那本密碼本和紙條,淺褐色的眼眸中寒光凜冽。
“把屍體運回去,做全麵毒理和病理解剖!”
“封鎖這個房間!沒有我的命令,誰也不許進!”
“老劉!把所有可能接觸到的物品,全部封存帶回!
特彆是…他常用的耳機、電鍵、還有…那個茶杯!”
“給我查!周鴻安!徹徹底底地查!他的家庭、他的朋友、他的銀行賬戶、他的一切!”
電波寂滅,但密碼已然留下。
真正的解碼遊戲,現在才剛剛開始。
而第一頁殘篇,已然指向了深不可測的黑暗。
民國二十五年秋,晨光熹微,卻驅不散籠罩在上海國際電台大樓上的那層無形陰霾。
三樓東側報務室的門上,嶄新的封條和黃色的警戒線在慘白的日光燈下格外刺眼。
空氣中消毒水的氣味與殘留的死亡氣息混合,
形成一種令人不安的甜膩與冰冷交織的怪味。
韓笑沒有在封鎖現場過多停留。
他高大的身影立在走廊儘頭,淺褐色的眼眸掃過那些竊竊私語、麵帶惶恐或故作鎮定的電台職員。
他深知,對於周鴻安這種將“平凡老實”刻在臉上、
融入骨髓的人,其秘密絕不會輕易暴露在眾目睽睽之下。
真相,往往藏在那些被日常瑣碎覆蓋的角落、
被刻意忽略的細節、以及人性最幽暗的褶皺裡。
回到法租界中央巡捕房那間煙霧繚繞、堆滿卷宗的辦公室,
韓笑如同一頭焦躁的困獸,淺褐色的眼眸深處燃燒著冰冷的火焰。
他麵前攤著電台管理層提供的、那份堪稱“道德模範標兵”的周鴻安履曆表——乾淨得像一張從未書寫的白紙。
“狗屁!”韓笑低聲咒罵一句,將那份報告揉成一團,精準地扔進了牆角的廢紙簍。
“老劉!杜衝!給我進來!”
調查機器全力開動,數路精乾探員如同觸手般伸向周鴻安生活的每一個縫隙。
?電台內的“模範”畫像表麵):
?經理室內的對話:英籍經理帕克遜先生用帶著雪茄味的口音強調:
“周是個…非常安靜、非常可靠的人。三十年,零失誤!
像…像你們中國人說的,老黃牛!他的死,
是電台的巨大損失…當然,絕對是…不幸的意外。”
他的眼神閃爍,更關心的是電台聲譽和如何儘快平息事端。
?同事間的竊語:年輕報務員小張在韓笑逼視下,緊張地搓著手:
“周師傅…人挺好的,就是…不太合群。下班就走,從不參加我們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