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二十六年,春日的朝陽,帶著幾分怯生生的暖意,試圖穿透上海灘連日來的陰霾。
清晨的陽光,如同最頂級的舞台追光,斜斜地切入百樂門大劇院那宏偉而寂靜的空間。
它穿過高聳的彩繪玻璃窗,紅、藍、綠、紫……斑斕的光束在空氣中交織,
投射在鋪著暗紅色天鵝絨地毯的觀眾席、擦拭得一塵不染的包銅欄杆以及空曠舞台的木質台板上,
形成一片片斑駁陸離、光怪陸離的光影迷宮。
然而,這試圖帶來生機與希望的日光,卻無力驅散彌漫在劇院,尤其是後台區域的凝重寒意。
相反,白晝的到來,猶如揭開了夜晚混亂與恐慌的遮羞布,
將那些在黑暗中滋生、蔓延的恐懼與猜疑,清晰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沉澱為一種更為沉重、更令人窒息的肅殺氣氛。
空氣仿佛凝固了,每一粒塵埃的飄浮都顯得小心翼翼,生怕驚擾了這份死寂。
巡捕房的明黃色警戒線依舊森嚴地封鎖著通往舞台、後台以及二樓休息區的所有關鍵通道。
穿著藏青色製服、表情刻板的巡捕,如同釘死在崗位上的標樁,
三人一組,五人一隊,矗立在各個出入口和走廊拐角。
他們緊握著腰間的警棍或配槍,眼神銳利地掃視著任何可能靠近的閒雜人等。
他們的存在,無聲而堅定地宣告著,這座往日裡笙歌曼舞、流光溢彩的藝術殿堂,
此刻已徹底淪為冰冷的罪案現場,每一寸空氣都浸染著陰謀與死亡的氣息。
技術隊的探員們依舊在舞台區域忙碌著,鎂光燈不時閃爍,
照亮水箱“潘多拉魔盒”的殘骸以及周圍每一處可能被忽略的角落。
測量、拍照、提取微量物證……工作繁瑣而細致,
如同用最細的篩子過濾現場,不放過任何一絲可能的線索。
韓笑與林一,這兩位案件的核心偵辦人,已然徹夜未眠。
韓笑原本梳理得一絲不苟的背頭,此刻幾縷黑發不羈地垂落在額前,
為他平添幾分落拓不羈的藝術家氣質,但他那雙淺褐色的眼眸,
非但沒有因缺乏睡眠而渾濁,反而像被冰水淬過的刀鋒,閃爍著極度冷靜與專注的寒光。
林一則依舊穿著那件略顯寬大的白大褂,眼鏡片後的雙眼布滿了蛛網般的血絲,
臉色因長時間室內工作而顯得有些蒼白,但他的脊背挺得筆直,
全神貫注於眼前的技術難題,精神處於一種高度亢奮的狀態。
昨晚那石破天驚的結論——“這是一場精心策劃的謀殺!”——
如同投入看似平靜湖麵的一塊巨石,激起的漣漪正以驚人的速度向四周擴散,
不斷撞擊著劇院華麗的牆壁,也衝擊著每一個涉案者的內心。
這結論徹底顛覆了“意外”的初步判斷,將調查指向了隱藏在華麗帷幕之後、那雙操縱著一切的黑手。
此刻,韓笑與林一的目標無比清晰,如同獵豹鎖定了獵物:
全力追蹤那枚幽靈般至關重要的半枚指紋,
鎖定那件獨一無二、作為破案關鍵的特殊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