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的挑戰擺在了麵前:找到那顆致命的彈頭。
現場勘查的最大難點在於極度的混亂。
槍響後賓客的驚恐奔逃,嚴重破壞了現場的原始狀態。
地毯上布滿雜亂無章的腳印,桌椅被挪動,碎片遍布,
給尋找一顆可能隻有指甲蓋大小、且可能嚴重變形的金屬彈頭帶來了巨大的困難。
更複雜的是彈著點的判斷。貝爾津什參讚是右胸上方中彈,
子彈穿透身體後可能繼續飛行,最終嵌入某個物體。
或者,如果是一發跳彈,軌跡將更加詭異難測。
彈頭可能嵌入堅硬的大理石柱、擊穿某把座椅的靠背、甚至射入水晶吊燈那複雜的水晶棱柱叢中。
“韓探長,”一位率先進行初步勘查的巡捕麵露難色地報告,
“…現場太亂了…初步搜索…沒有發現明顯的彈著點痕跡…彈頭…恐怕不好找。”
韓笑眉頭緊鎖,走到林一身邊:“有頭緒嗎?”
林一沒有立刻回答。
他站起身,從勘察箱中取出一卷長長的皮尺、一個帶有角度刻盤的羅盤儀、
以及一本厚厚的皮質封麵筆記本和一支削尖的鉛筆。
他先仔細測量了屍體倒臥的位置與二樓音樂廊東側欄杆的直線距離和水平高度差。
接著,他根據貝爾津什中彈時的站立姿態根據目擊者回憶和血跡噴濺形狀初步推斷),
以及中彈部位的高度和角度,在筆記本上快速勾勒出簡單的幾何草圖,並標注上各種數據。
“根據屍體位置和創口初步判斷,射擊角度偏俯角,大約在15到20度之間。”
林一邊畫邊說,聲音平靜而專注,“…子彈穿透身體後,動能減弱,但方向應該變化不大。”
他抬起頭,目光再次投向二樓,“…假設槍手在音樂廊東側欄杆附近開槍…”
他用皮尺和羅盤儀,在地麵上虛擬延伸著那條彈道延長線。
這條無形的線,穿透了混亂的人群痕跡,指向了大廳另一端——
那裡有一根支撐穹頂的、需要兩人合抱的巨大羅馬柱,
柱身由帶有天然紋路的意大利卡拉拉白大理石砌成;
羅馬柱後方稍遠一些,是那組璀璨奪目的巨型枝形水晶吊燈;更遠處,則是舞台側麵的厚重木質護牆板。
“彈頭最可能嵌入的,是那根羅馬柱,或者……”
林一推了推眼鏡,鏡片上反射著吊燈的光芒,“…被水晶吊燈複雜的結構攔截。”
這是一個基於物理學和幾何學的嚴謹推理,
將看似無邊無際的搜索範圍,縮小到了幾個有限的關鍵區域。
未完待續!
喜歡林一探案集:第一季請大家收藏:()林一探案集:第一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