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回了句:希望她好好保管。
林清歌盯著那句話,手指慢慢蜷起。
原來木雕小魚不是施舍,是歸還。她偷了名字,卻偷偷把信物還給了原主。像一種隱秘的贖罪。
她突然明白,陳薇薇之所以拚命打造“童年玩伴”人設,不隻是為了蹭熱度。她是想借著這個故事,把自己也變成“被記得的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不是孤兒院裡那個沒人要的小孩,而是某個女孩從小到大的姐妹。
她想要的不是林清歌的人生,而是林清歌的過去。
o。前奏鋼琴響起,是母親哼過的調子。她按下暫停,低聲說:“媽,我看到她的裂縫了。”
錄音還在運行。
她沒再說話,隻是用指尖在桌麵上敲了兩下,像在打節拍。
微信彈出新消息。
陳薇薇發來一張照片:化妝鏡前擺著兩套風格相近的穿搭,一套是她的標誌性煙熏妝+oversized外套,另一套是素顏+白襯衫,明顯是照著林清歌的風格設計的。
配文:【試妝方案,你覺得哪套更適合你?】
林清歌放大圖片,注意到那件白襯衫的袖口,彆著一枚小小的音符胸針——和她右耳戴的耳釘款式一模一樣。
她沒問哪來的。
隻是截圖保存,放進“記憶碎片.obs”文檔,命名:【音符胸針·複製品】。
然後回了一句:都可以。
對方秒回:【太好了!我就知道你會喜歡!】
接著發來一段語音。
點開,陳薇薇的聲音比平時軟了一些:“清歌,其實我一直想問你……你還記得福利院後麵那條小河嗎?我們以前總一起去撿石頭。”
林清歌的手指頓在屏幕上。
那條河,她當然記得。
河水很淺,夏天會乾涸,露出底下灰白色的石頭。她總撿最圓潤的那幾顆,帶回去放在枕頭底下,說能趕走噩夢。
有一次她發燒,半夜迷迷糊糊醒來,發現枕頭下的石頭被人換成了木雕小魚。
第二天問保育員,對方說沒人進過她房間。
現在她知道了。
是陳薇薇。
她盯著語音條的末尾,沒回話。
而是打開係統界麵,重新調出陳薇薇的情緒曲線圖。這一次,她手動標注了幾個關鍵節點:玉墜替換日、收養登記日、首次發布“逆襲”視頻日。
三條線交彙處,係統自動生成一個紅色標記:【身份錨點·首次確立】。
她點開詳情,發現日期是她八歲生日那天。
正是她玉墜丟失、被當眾指認為小偷的第二天。
原來就在那一天,陳薇薇拿著她的玉墜,走進院長辦公室,說:“我叫林清歌。”
她用她的名字,換了自己的命。
林清歌合上電腦,從筆袋夾層取出耳釘。金屬表麵還帶著紙頁的壓痕。她沒戴,隻是捏在指尖,輕輕摩挲著音符邊緣。
手機又震了一下。
還是陳薇薇。
【清歌,你說我們都沒丟,是不是也包括那條河?】
林清歌看著這句話,指尖一鬆。
耳釘掉進筆袋深處,壓在那張寫著“誰的光,不是從裂縫裡爬出來的?”的歌詞紙上。
喜歡重生後我靠寫歌爆火全網請大家收藏:()重生後我靠寫歌爆火全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