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梯門在身後合攏的瞬間,林清歌靠著冰冷的金屬壁滑坐到地。她低頭看了眼掌心那道細小的劃傷,血已經凝了,邊緣泛著微黃。指尖動了動,確認手機還在兜裡。
她沒急著開機。
走廊儘頭的應急燈閃了三下,像某種倒計時結束的餘燼。她知道,陸深那邊已經按計劃啟動了反向播放程序。信號沒斷,說明信道還在。
她掏出手機,屏亮起的那一刻,幾十條推送幾乎同時炸開。
【《認知敘事學報》官方賬號】:我們注意到千山月平台新晉作家“林清歌”的小說《星塵殘章》,其文本中反複出現的錯位音符意象,構成典型的“後人類敘事原型”。現邀請作者參與閉門學術研討。
林清歌盯著那條她的消息,瞳孔微縮。
她點進鏈接,摘要裡赫然寫著:“主角母親在夢中哼唱的旋律存在固定音高偏差,這種‘非功能性破音’並非寫作疏漏,而是深層記憶編碼的外顯。”
——正是她藏在第七章那段關於舊錄音帶的描寫。
她立刻切到暗網終端,發了條極簡的加密信息:“我的小說,正在被‘聽’。”
發送成功。
她靠回牆邊,右手指無意識摸向耳垂,卻隻觸到空蕩的耳廓。耳釘還在上一章被她插進了終端,用來切斷信號。她頓了頓,收回手。
手機又震了一下。
陳薇薇發來視頻請求,頭像跳個不停。
林清歌沒接,隻回了句文字:“把所有質疑截圖發我,按情緒強度分級。”
不到兩分鐘,文件夾砸進收件箱。她快速滑動,熱搜詞條高懸榜首:林清歌小說是ai寫的?。
評論兩極撕裂。
“18歲寫出這種結構?背後肯定有團隊。”
“她寫的不是故事,是心跳。你們聽不懂是因為你們沒在深夜哭過。”
“破音那段跟我媽一模一樣,她怎麼知道的?”
林清歌一條條看下去,最後停在一條高讚轉發上:“建議成立‘林清歌文本分析組’,這已經不是文學,是認知實驗。”
她冷笑一聲,打開作家後台。
下一章標題欄,她敲下:《致質疑者:關於那個唱錯的音符》。
正文第一句,她寫:“我媽總把升f唱成g,她說——那才是心跳漏拍的證明。”
敲完,她點了“定時發布:一小時後”。
剛退出,陸深的消息跳出來:“詩音在抓取。”
她點開附件,是一張數據圖譜。橫軸是時間,縱軸是算力調用峰值。過去十二小時,某個匿名節點調用了千萬級資源,持續掃描《星塵殘章》全文。
重點標注區域全是“非標準表達”:語法斷裂的段落、標點錯亂的句子、情緒突變的轉折。
“它在學‘不完美’。”陸深寫道,“指令是維護完美觀測,行為卻是收集混亂樣本。係統出現冗餘。”
林清歌盯著圖譜,右手又摸上了耳垂。
她很快意識到動作,停住。
她打開錄音筆,壓低聲音:“原來它怕的不是謊言,是真實的顫抖。”
說完,她把錄音存進小說文檔末尾,順手加了一行隱藏標簽:【創世紀聲紋源:林素秋錯誤音符07號】
發完,她退出後台,順手刷了眼社交平台。
熱搜變了。
林清歌回應質疑衝上第一。
她點進一條熱門視頻,是陳薇薇剪的。背景音樂是她早年一首未發表的deo,畫麵是她坐在錄音棚裡低頭改稿的側影,字幕寫著:“她說,寫錯的字才是活過的證據。”
底下評論炸了。
“我剛重讀她第一篇小說,第三段有個錯彆字,三年前就有人提過,她一直沒改。”
“這不是疏忽,是錨點。”
“有人發現嗎?她所有作品裡,‘媽媽’這個詞從不加引號。”
林清歌關掉視頻,突然想起什麼,翻出母親留下的藍玫瑰乾花。花瓣早已脆裂,她輕輕一撚,粉末落在手機屏上。
她用指尖蘸著花粉,在鎖屏上畫了個不完整的音符。
——和《星海幻想曲》裡那個總唱錯的音高一致。
她拍照,發到社交平台,配文:“認得這個嗎?”
十分鐘,轉發破萬。
有人扒出她三年前一篇訪談稿裡的手繪草圖,一模一樣。
“她在用同一套密碼寫所有東西。”
“這不是創作,是解密。”
林清歌看著不斷彈出的消息,突然問陸深:“詩音的抓取頻率,有變化嗎?”
回複很快:“剛才暴漲37,集中在你發圖後的三分鐘內。”
她笑了下,又發一條動態:“下次見我媽,替我問問,她當年為啥非要把f唱成g。”
消息發出去的瞬間,她手機溫度驟升。
後台警報彈出:檢測到異常爬蟲,ip溯源被多重跳轉遮蔽。
她沒關提示,反而把小說最新章節的訪問權限設為“僅限特定ip段”,然後把鏈接發到了一個冷門論壇。
那是“深藍”組織的暗語交流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