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記憶抽取的反擊_重生後我靠寫歌爆火全網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52章 記憶抽取的反擊(1 / 2)

林清歌把耳機摘下來的時候,手指在耳釘上停了幾秒。窗外的霓虹光掃過桌麵,電腦屏幕還亮著,波形圖靜止在那句低語結束的位置——“真正的創作,是從忘記規則開始的”。

她沒關機,也沒動。隻是盯著音頻文件名看了很久。

然後點開係統後台,輸入密碼。三級認證,需要指紋、聲紋和一段預設的旋律節奏敲擊。她用指節在桌邊輕輕敲了三下,短長短,像小時候母親哄她入睡時打的拍子。

界麵跳轉,出現一個灰底黑框的模塊:【記憶錨點提取】。這是母親留給她的最後權限,她說過,隻有當全世界都不信你的時候,才可以用一次。

林清歌閉了閉眼,調出時間軸。

滑動到七歲那年冬天。坐標鎖定:孤兒院閣樓,深夜兩點十七分。關鍵詞檢索:“小滿”“蠟筆”“故事本”。

畫麵自動加載出來。泛黃的稿紙鋪在木桌上,煤油燈晃著微光。兩個小女孩擠在一角,一個穿著洗得發白的紅毛衣,另一個裹著藍布棉襖。她們輪流念句子,聲音帶著鼻音,卻笑得咯咯響。

“螢火蟲飛過井口,尾巴閃了一下,它說——我說謊了。”

“為什麼?”

“因為我不是光,我隻是反光。”

鏡頭拉近,紙上字跡歪歪扭扭,但每一句都標了名字:林清歌寫一句,小滿接一句。頁腳還有老師批注:“想象力超齡,建議投稿兒童雜誌。”

係統自動生成驗證標簽:生物情緒波動曲線平穩,皮電反應正常;同步調取當年值班記錄,提及“兩名女生通宵寫作被罰站”,次日美術老師日記片段匹配:“今天收上來一幅畫,蟲子嘴裡吐出音符,署名是‘雙人組’。”

她把這些全部打包,做成一段三分四十六秒的可視化視頻。沒有配樂,隻有原聲回放,連翻紙的聲音都清晰可聞。

上傳平台時,她選了個從不用的小號,昵稱叫“八歲會寫歌”。標題隻有一行字:

你說我抄襲?那年我八歲,你在哪?

發布瞬間,她順手轉發到幾個殘存的粉絲群。群裡早就炸了鍋,有人貼出出版社解約函截圖,有人說她團隊連夜跑路,還有人直播燒她的書。

但她沒看評論。點了發送後就退出賬號,打開另一台設備監控輿情流向。

十二小時過去,轉發數停留在個位數。主流平台壓根搜不到這條內容,算法直接把它歸進“低可信度信息”分區。

倒是有個匿名論壇悄悄頂上了熱帖。樓下有人回複:“這地方我熟,九三年冬天確實停電頻繁,孩子們常拿蠟筆瞎塗鴉。”緊接著又一條:“我記得那個穿紅毛衣的,後來被接走了,走之前還在牆上畫了個會唱歌的蟲子。”

林清歌刷新頁麵的手頓了頓。

幾分鐘後,一條微博熱搜悄然冒頭:八歲創作者,排在第48位,隨時可能掉下去。

但已經夠了。

一位id認證為“某市退休美術教師”的用戶發長文回應:“我教過她。那孩子不愛說話,但一拿起筆就開始編故事。有次她畫了一首歌,說音符能長成樹。我當時以為是童話,現在想想……也許那就是天賦。”

隨後,兩位小學同學現身說法。一人曬出舊課本,夾頁裡藏著一張折過的紙,上麵寫著半段《螢火蟲不說謊》續集,落款是“清歌&小滿”。另一人錄了段語音:“我是小滿。我爸走得早,我媽改嫁前把我送進孤兒院。我們一塊寫的那個故事,本來想投給廣播站的,結果稿子丟了。”

輿論開始裂變。

原本一邊倒的罵戰出現縫隙。有人重新對比所謂“抄襲證據”,發現十年前那本冷門作品發布時間其實是九年之後,作者賬號也是新注冊的。

質疑聲浪漸漸轉向:是不是有人故意做局?

林清歌靠在椅背上,終於鬆了口氣。衛衣袖口蹭過臉頰時留下一道淺痕,她抬手摸了摸右耳耳釘,冰涼的金屬觸感讓她清醒了些。

這場仗還沒贏,但至少,她不再是孤身一人。

她起身倒了杯溫水,剛喝了一口,手機震了一下。

來電顯示:未知號碼。


最新小说: 我的當鋪通陰陽,顧客皆權貴 白袍與骨 天眼建築師 學貸壓身?我靠捉鬼實現財富自由 假扮臣妻的丈夫 春風驟 日曜南明 寧得歲歲吵 朕,朱厚照,開局大殺四方 逍遙縣男:開局被塞了七個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