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並肩朝展覽館走去,韓津瑜側身向宋璟言介紹身旁的攝像大哥
“這是我同事孫宇!”
孫宇看著四十出頭,滿臉絡腮胡,身材魁梧得像座小山,乍一看透著股生人勿近的凶悍。
可當宋璟言主動伸出手時,他反倒有些靦腆,拘謹地回握了一下。
“孫哥好!”宋璟言笑著開口。
韓津瑜最善於捕捉細微表情,見宋璟言眼中閃過一絲詫異,連忙解釋
“他看著顯成熟,其實才24歲,比你們也大不了多少,就是性格有點悶。”
還好宋璟言社會經驗老道,遇上年長些的,不管差距多大,男的統稱“哥”,女的統稱“姐”。
剛才要是脫口喊了聲“叔”,不光自己尷尬,怕是也會讓對方不自在。
韓津瑜除了對宋璟言透著好奇,目光掃過戴雨熙時,似乎也多了幾分探究
四人一起走進展覽館,柔和的暖光漫過展廳,一幅幅攝影作品錯落掛在淺灰色牆麵上,安靜又有質感。
空氣中飄著淡淡的油墨香,伴著零星觀展者的低語,顯得格外雅致。
“妹妹,璟言是陪您來看攝影展的吧?”韓津瑜停在一幅一幅老街巷的照片前
戴雨熙根本不想和韓津瑜說話,但想到對方剛幫過忙,不好駁麵子,隻淡淡點了點頭,應了聲:“是。”
“你也喜歡攝影?”韓津瑜眼睛一亮,像是找到了突破口,順勢想和她攀談幾句。
兩戴雨熙是美術生,對畫麵色調格外敏感;
韓津瑜身為記者,常年跑采訪拍素材,對攝影也有著自己的見解和偏好。
“我看這次展覽主打紀實風格,不過有些作品的色調調得太暗,反而壓得人喘不過氣,”戴雨熙望著展館入口的海報,輕聲開口,語氣裡帶著美術生的專業感,
“其實紀實也未必非要靠冷色調烘托氛圍,暖調裡藏著的真實,反而更有衝擊力。”
韓津瑜聽得認真,連連點頭
“你這話說到點子上了!我跑民生采訪時就有這感覺,之前拍老街改造,刻意調了冷色想突出滄桑感,
結果編輯說少了煙火氣。後來保留了原片的暖黃調,反而更能讓人感受到老街裡的生活溫度。”
“對,色調是服務於內容的,”戴雨熙微微頷首,話雖不多,卻句句切中要害,
“比如拍日出,用高飽和的橙紅會顯得俗套,但降低一點飽和度,保留晨霧的朦朧感,反而能拍出靜謐的意境。”
韓津瑜眼中閃過讚許:“沒想到妹妹對色彩這麼有研究!我平時拍素材追求快準狠,總想著先把畫麵拍清晰,倒很少花時間琢磨這些細節。
不過上次拍非遺手藝人,特意用了低飽和的暖調,出來的效果確實不一樣,手藝人指尖的紋路都透著溫柔。”
戴雨熙嘴角難得彎了彎,語氣柔和了些:“那是因為你抓住了核心——畫麵裡的情緒。技巧再好,少了情緒也隻是空殼。”
“說得太對了!”韓津瑜越聊越起興,“回頭有機會真想讓你幫我看看片子,我那些采訪素材總覺得差了點味道,說不定經你點撥就能開竅!”
戴雨熙沒接話,隻是輕輕“嗯”了一聲,目光已經落在了展館內展出的攝影作品上,顯然注意力已經被展品吸引了過去。
韓津瑜也隻能知趣地帶著孫宇離開。
戴雨熙挽著宋璟言的胳膊,宋璟言此刻隻穿了件挺括的襯衫,那件破損的西裝早就被他嫌麻煩扔了。
兩人停在一組記錄大地震災難後的照片前,戴雨熙那雙清亮的明眸定定看了很久,眉頭微蹙,眼神裡滿是悵然,仿佛已經順著鏡頭裡的殘垣斷壁,代入了那段沉重的過往。
宋璟言不懂什麼藝術鑒賞,一手提著剛買的衣服手提袋,另一手還拎著戴雨熙換下的高跟鞋,顯得有些心不在焉。
展廳頂部的暖光漫過照片上的殘痕,悄悄落在兩人相挽的手臂上,似是溫柔地衝淡了畫麵裡的沉重,為即將到來的對話裹上一層軟暖的底色。
“璟言,如果有一天世界末日,我們都隻剩下最後一天,你會選擇和我在一起嗎?”
戴雨熙的聲音輕輕的,帶著一絲揮之不去的憂鬱,把頭微微靠向宋璟言的肩膀。
宋璟言低頭看了眼她緊鎖的眉頭,伸手輕輕捏了捏她的臉頰,語氣帶著調侃的溫柔“傻丫頭,彆說最後一天,就算最後一秒,我不跟你在一起,難道去跟滿臉絡腮胡的孫哥在一起?那多虧。”
戴雨熙被他逗得嘴角輕輕揚了下,卻還是沒完全舒展眉頭,小聲嘟囔:“我是說真的……萬一呢?”
“沒有萬一,”宋璟言放下袋子,用空著的手攬住她的腰,把人往懷裡帶了帶,聲音放軟,卻依舊藏著笑意,
“真到那時候,我買你最愛的草莓蛋糕,咱們找個曬得到太陽的地方,邊吃邊數剩下的時間,多浪漫。”
他伸手輕輕撫平她眉間的褶皺,指尖帶著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