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幾天,小漁村徹底陷入了熱鬨的氛圍裡。
天剛亮,碼頭的漁船一靠岸,遊客們就圍著剛卸下來的海鮮挑挑揀揀,蝦虎、梭子蟹、鮁魚在泡沫箱裡活蹦亂跳,攤主們一邊稱重量一邊介紹做法,聲音洪亮得蓋過了海浪聲。
到了上午,救鯨魚的沙灘成了打卡聖地,遊客們舉著手機拍照,還有人模仿當時救援的動作,孩子們則在沙灘上撿貝殼、追海浪,歡聲笑語灑滿了海岸。
沒想到年初四的清晨,天空突然飄起了雪花。
細密的雪粒落在屋頂、樹梢和沙灘上。
原本蔚藍的海麵蒙上了一層薄霧,紅白相間的漁村瞬間變成了水墨畫。
遊客們更是興奮不已,紛紛跑到雪地裡拍照。
有的還抓起沙灘上的雪和海水玩起了“冰火兩重天”的遊戲。
凍得鼻尖通紅卻笑得格外開心。
“沒想到在海邊還能看到雪!這趟小漁村之旅太值了!”
一位穿紅色羽絨服的遊客舉著相機,對著雪中的漁船不停按下快門。
隨著遊客們陸續返程,村裡各家各戶門口曬著的海產品成了“香餑餑”。
魷魚乾、蝦皮、瑤柱、魚丸掛在竹竿上。
雪後初晴的陽光照在上麵,泛著誘人的光澤。
遊客們提著購物袋挨家挨戶挑選,王嬸家的魷魚乾最受歡迎。
她一邊打包一邊笑著說:“都是自家漁船曬的,沒有添加劑,回去泡發了炒菜、煲湯都好吃!”
張凡家的大棚也成了熱門打卡點,翠綠的生菜、水靈的小番茄、飽滿的黃瓜掛滿枝頭,遊客們戴著小帽子鑽進大棚。
親手采摘蔬菜,體驗農耕樂趣,臨走時每人都拎著滿滿一袋子。
嘴裡念叨著:“這大棚蔬菜就是新鮮,比超市買的甜多了!”
才發現遊客因為蔬菜的品質,並沒有注意到價格要比超市貴出不少,也可能大家不在意。
但是為了保證蔬菜的供應問題,張凡和村長商量過後決定隻開一個棚。
張凡幾乎腳不沾地地連軸轉:早上幫著張彥協調民宿的退房、入住,中午去大棚裡指揮工人給遊客采摘蔬菜,下午又要去碼頭對接海鮮供應,晚上還要和村長大伯、二哥張清商量後續的旅遊規劃。
如何增加停車位、怎樣規範海產品售賣價格、要不要開發海上觀光項目。
有時候剛端起飯碗,手機就響個不停,等忙完一圈回來,飯菜都涼透了。
“凡凡,你可得注意身體,彆累垮了!”
老媽看著他日漸消瘦的臉,其實隻是老媽覺的,心疼地往他碗裡夾了塊鮁魚,“實在忙不過來就喊大家幫忙,村裡人手多著呢!”
張凡咬著鮁魚,心裡暖暖的。
當最後一波旅行團的大巴車緩緩駛離小漁村碼頭。
張凡靠在村口的老槐樹上,長長地舒了口氣。
海風吹拂著他略顯淩亂的頭發,帶著淡淡的鹹腥味,卻比往日多了幾分愜意。
喜歡辭職回家上山下海請大家收藏:()辭職回家上山下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