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剛漫過張家村的海岸線。
張凡就揣著連夜寫好的發展計劃,腳步輕快地往村長大伯家趕。
前一晚梳理計劃時的乾勁還未褪去,他心裡盤算著:今天得把核心骨乾聚齊,把攤子鋪開,讓琴島的發展邁出實打實的第一步。
村長大伯家的院子裡,石桌早已擦得鋥亮。
張彥和二哥張清已經到了。
張彥手裡攥著個小本子,習慣性地隨時記錄。
張清則抱著筆記本電腦,顯然是準備隨時對接技術相關的事。
“凡凡來了?快坐,就等你這份‘藍圖’了!”村長大伯笑著招呼,把一杯溫熱的海菜茶推到他麵前。
張凡翻開筆記本,將“張家村發展計劃”的標題亮給眾人。
清了清嗓子說:“大伯、二哥、張彥哥,我把想法分了幾塊,今天重點說眼下能落地的——基礎設施和民宿建設必須同步啟動。”
“開春遊客就該多起來了,這兩項跟不上,咱們留不住人。”
村長大伯點點頭,手指在石桌上輕輕敲著:“基建的事我拍板,開村第二天就組織村民動工!”
“主乾道硬化、停車場擴建、旅遊廁所增設,這三項優先。”
“至於民宿,村裡閒置的老漁船屋有十幾間,改造一下就能用,既省成本又有漁家味。”
“宅基地的問題你放心,我下午就去鎮裡找李書記,把咱們的規劃說明白,爭取批些配套建設用地。”
張凡轉頭看向張清,眼神格外認真:“二哥,現在最關鍵的是搭建線上平台。”
“遊客來之前,得讓他們能清晰看到咱們村的景點分布、民宿房型、海鮮特產,最好還能在線預約。”
後山旅遊區目前還沒動工,等基礎建設完成後再鋪設木棧道和觀景台,你可以先把規劃圖放上去,後續實時更新開發進度,讓大家知道咱們在實實在在做事,提前吊足胃口。”
張清立刻打開電腦,調出一個簡易框架:“我早就琢磨這事了,先做個網頁版,分‘張家村概覽’‘遊玩攻略’‘住宿預訂’‘特產商城’四個板塊,三天內就能出初稿。”
“你把景點照片、民宿信息整理給我,我再加點咱們救鯨魚的視頻片段,保證吸引力十足。後續等基建有進展,我再把後山開發進度加上,做成動態專欄。”
幾人圍在石桌旁,你一言我一語地補充細節。
張彥提議在基建現場立塊公示牌,讓村民和遊客都能看到進度。
村長大伯說要順便申請“漁村文化保護”項目,給民宿改造爭取補貼。
張清則想著聯係周邊城市的旅遊博主,提前為線上平台引流。
太陽漸漸升高,院子裡的討論聲卻絲毫未減。
張凡看著眼前齊心協力的幾人,心裡暖洋洋的。
這份發展計劃,從一個人的想法,變成了一群人的目標。
他合上筆記本,笑著說:“那就按咱們說的來,各司其職,咱們張家村的好日子,就從這春天開始!”
告彆三人回到家。
張凡坐在院子裡的老藤椅上,剛才的興奮勁兒漸漸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對現實的考量。
基建、民宿改造、平台搭建……哪一項都離不開錢。
之前攢下的積蓄頂多夠啟動前期準備,後續的投入還得另想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