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完基礎設施,村長大伯又指著規劃圖上沿海的一片區域說:“第二件事就是沿海建設民居,作為民宿用。”
“先期準備建15棟,風格就按咱們漁家傳統的青磚灰瓦來,既保留特色,又能吸引遊客。”
“但建好了沒人經營也不行,咱們得想個辦法讓村民參與進來。”
說到這裡,大伯看向張凡和張清。
“我琢磨著,是不是可以和本村村民進行宅基地置換?”
“願意參與的村民,用自家的老宅基地換沿海的民宿房,然後把民宿納入你二哥建設的張家村網站,統一平台管理、統一宣傳、統一定價,村子從中抽取百分之五的傭金,用於後續的維護和發展。”
“等經營滿15年後,這民宿房就完全歸屬於個人,你們覺得這個方案咋樣?”
張凡和張清對視一眼,都陷入了思考。
張凡沉吟道:“宅基地置換這個思路可行,能讓村民主動參與進來,減少抵觸情緒。統一管理也很重要,避免出現亂定價、服務差的問題,影響村子的口碑。”
“不過抽取百分之五的傭金,村民會不會覺得高了?”
張清在筆記本上算了算,說:“我覺得不高,村子要負責網站維護、宣傳推廣,還要處理遊客投訴、統一采購物資,這些都需要成本,百分之五剛好能覆蓋成本,還能有少量結餘用於公共設施維護。”
“而且經營15年後房子歸個人,這個年限也合理,能保證村子的長期發展。”
村長大伯點了點頭:“我也是這麼想的。咱們村的村民大多是漁民,現在近海漁獲少了,好多人都沒事乾,搞民宿能給他們增加一份收入,是件好事。”
“置換宅基地時要公平公正,按老宅基地的麵積和位置來分配民宿房,避免產生矛盾。”
張凡補充道:“咱們還要製定詳細的民宿經營規範,比如衛生標準、服務要求,定期組織培訓,讓村民知道怎麼經營好民宿。網站上也要展示每棟民宿的照片、設施和價格,方便遊客選擇。”
三人就這個問題又仔細研究了一番,從置換流程到經營細節,一一敲定。
最後村長大伯拍板道:“行,就按這個方案來!凡子,你負責聯係施工隊,儘快把道路和民宿的建設提上日程。”
“張清,你把網站內容完善好,再製定一份詳細的民宿經營手冊。”
“我負責跟村民溝通,解釋置換方案,爭取大家的支持。”
“咱們分工合作,爭取開春就能動工!”
張凡和張清都站起身,齊聲應道:“好!”
看著規劃圖上未來村子的模樣,三人臉上都露出了期待的笑容,仿佛已經看到了遊客盈門、村民安居樂業的熱鬨景象。
商議完村子的事,張凡回到家就開始著手準備出國參加觀賞魚展覽的事宜。
他特意找出兩個之前就買好的大型玻璃魚缸,魚缸是雙層夾膠材質,抗摔耐磨,還帶著自動供氧和溫控係統,專門為運輸觀賞魚準備的。
張凡先往魚缸裡注入提前晾曬過的海水——這是他特意從海邊運回家裡沉澱過濾好的,確保水質和海裡一致,不會讓魚產生不適。
至於用定海珠裡的海水,張凡也想過,可惜隻有靈液能拿出來,海水不知道什麼原因,並不能拿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