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十幾分鐘後,眾人來到了獨立廣場,眼前的景象瞬間讓他們屏住了呼吸。
廣場寬闊得一眼望不到邊,鋪著整齊的青綠色草坪,草坪被修剪得平平整整,如同一塊巨大的綠色地毯。
廣場中央矗立著一座高達137米的獨立紀念碑,碑體呈方形,由白色大理石砌成,表麵刻著精美的浮雕,講述著印尼獨立的曆史故事。
碑頂是一個巨大的鍍金火炬雕塑,在午後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遠遠望去,仿佛一團燃燒的火焰,充滿了力量感。
紀念碑周圍環繞著八個圓形噴泉,水流從噴嘴中噴湧而出,形成一道道晶瑩剔透的水幕,水花四濺,在陽光下折射出彩虹般的光芒。
廣場上熱鬨非凡,有穿著傳統服飾跳著民族舞的當地人,有鋪著野餐墊分享美食的家庭,還有舉著相機四處拍照的遊客。
小峰興奮地掙脫張平的手,跑到紀念碑前的噴泉邊,張開雙臂擺出誇張的姿勢,朝著司徒明喊道:“司徒大哥,快給我拍照!要把噴泉和紀念碑都拍進去!”
司徒明趕緊舉起相機,“哢嚓哢嚓”拍個不停,還不忘指導他:“換個姿勢,笑一笑,眼睛看鏡頭!”
張平則站在一旁,認真地聽著陸琪講解廣場的曆史變遷,時不時點點頭,嘴裡還小聲念叨著,像是在記筆記。
張凡走到草坪邊的白色長椅上坐下,看著眼前熱鬨又祥和的景象,感受著不同文化碰撞出的活力,嘴角不自覺地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從獨立廣場出來,眾人沿著一條鋪著鵝卵石的小巷,來到了附近的老城區。
老城區的建築充滿了濃鬱的荷蘭殖民時期風格,紅色的磚牆曆經歲月洗禮,泛著古樸的光澤;
白色的窗框搭配著綠色的百葉窗,色彩對比鮮明,顯得格外彆致。
街道兩旁的小店門麵不大,卻裝修得各具特色,有的門口掛著複古的銅鈴,風一吹就發出“叮鈴鈴”的聲響;
有的櫥窗裡擺滿了老式鐘表和相機,充滿了年代感;
還有的店鋪門口擺著鮮花盆栽,顯得溫馨而有活力。
逛了一會兒,小峰揉了揉肚子,小聲嘟囔道:“我有點餓了,剛才聞著的沙爹肉串好香啊。”
陸琪聞言笑著提議:“那咱們去嘗嘗印尼的特色小吃吧!前麵有一家開了幾十年的老店,味道特彆正宗,我上次來就吃過。”
眾人紛紛點頭讚同,跟著陸琪向小巷深處走去。
他們來到一家看起來很受歡迎的小吃攤,攤位前已經坐了不少客人,空氣中彌漫著濃鬱的香味。
攤主是一位頭發花白的當地阿姨,穿著藍色的紗籠,臉上帶著慈祥的笑容。
陸琪走上前,用流利的印尼語和阿姨熱情地打招呼、交流著,兩人聊得十分投機。
不一會兒,阿姨就端上來幾碗熱氣騰騰的沙爹麵、一盤香噴噴的巴東牛肉和幾杯冰鎮的牛油果奶昔。
沙爹麵的湯汁呈濃鬱的棕黃色,裡麵漂浮著切碎的香菜和花生碎,麵條筋道爽滑,裹滿了醇厚的醬汁,一口下去,鹹香中帶著微微的辣味,讓人回味無窮。
巴東牛肉被燉得軟爛入味,肉質纖維細膩,辣中帶甜,搭配著特製的醬料,口感豐富層次分明。
牛油果奶昔則是用新鮮牛油果和牛奶打成的,顏色呈淡綠色,綿密醇厚,甜而不膩,喝上一口,瞬間驅散了午後的燥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