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凡聽了茅塞頓開,這確實是個再好不過的辦法。
爺爺退休前在縣城教了三十多年語文,講課深入淺出,總能把枯燥的古詩詞編成小故事講給孩子們聽,連以前最頑皮的自己,聽爺爺講課時都能安安靜靜坐一上午。
他立刻起身往爺爺家走,剛到門口就看到院子裡一派忙碌景象:
爺爺正幫著奶奶把剛采摘下來的新鮮白茶攤在竹製晾架上,嫩綠的茶葉在陽光下舒展著葉片,散發著沁人心脾的清香。
現在張凡沒事就會從空間裡摘些品質上乘的白茶,讓奶奶按照傳統工藝炒製,家裡的茶從來都沒斷過,還成了招待客人的特色飲品。
張凡把請爺爺當孩子們老師的想法一五一十地告訴了他,爺爺放下手裡的茶篩。
用袖子擦了擦額頭的汗珠,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早就該這樣了!以前村子裡冷清,沒幾個孩子,我這教書的手藝都快荒廢了。”
“現在年輕人都回來了,孩子多了,確實得好好引導他們學點東西,不能讓他們在假期裡瞎混。”
兩人一拍即合,當場約定:
以後周末和學校放假時,上午八點到十一點,由爺爺在村子活動室的臨時教室裡給孩子們講古詩、教語文,監督他們寫作業,中午回家吃飯休息,下午再讓孩子們自由玩耍。
看著爺爺乾勁十足地開始琢磨要講的課程內容,張凡心裡樂開了花,這下再也不用擔心孩子們放假“放羊”了,還能讓爺爺發揮餘熱,真是一舉兩得。
敲定好孩子的學習安排,張凡心裡的一塊石頭落了地。
也沒再過多操心其他事,轉而把精力放在了出海捕魚上。
他心裡盤算著,封海期就快到了,按照規定,封海期間禁止漁船出海捕魚,得趁著最後這段寶貴的時間再出趟海。
既能多捕撈些新鮮的海貨,換點小錢,也能給家裡和村裡的鄉親們添點食材。
也順便看看近海的魚群數量和分布情況,為下一次開海做準備。
他先去找了大哥張平,此時張平正在自家院子裡修理一張破舊的漁網,漁網有些地方磨破了,他正拿著針線仔細地縫補著。
張凡蹲在旁邊,幫著遞剪刀、穿線,笑著問道:
“大哥,我打算兩天後出趟海,趕在封海前最後撈一波,你跟我一起不?”
張平抬頭看了看張凡,手裡的活也沒停,笑著說:“正好我這漁網也快修好了,沒問題,到時候咱們早點起,爭取趕在潮水最好的時候出海。”
隨後張凡又去了六叔家,張凡說明來意後,六叔毫不猶豫地一口答應:
“行啊凡子,這事兒沒問題!我這兩天就把漁船好好檢查一下,看看發動機、漁網啥的有沒有問題,保證到時候跟你一起出海,咱們爭取多撈點好東西。”
出海前一天,張凡想起自己已經好久沒去後山看看林溪和自然保護區的情況了,心裡有些惦記,便叫上對後山情況熟悉的張毅,一起往後山走。
後山的小路兩旁長滿了翠綠的野草和不知名的野花,小鳥在樹枝上嘰嘰喳喳地唱歌,空氣清新宜人。
剛到林溪邊,就看到李教授和王教授正蹲在溪邊的石頭上,專注地觀察著溪水的水質,李教授手裡拿著一個玻璃試管,裡麵裝著溪水樣本,旁邊還放著幾個貼著標簽的水樣瓶和檢測工具。
張凡連忙加快腳步走上前,臉上帶著些許歉意,有些不好意思地道歉:
“李教授、王教授,最近村裡事情實在太多了,又是建育苗池,又是籌備民宿,一直沒顧上來看你們,連你們來了都不知道,實在抱歉。”
李教授站起身,拍了拍手上沾染的泥土,臉上露出溫和的笑容,擺了擺手說:
“不用在意這些,我們都知道你忙,村子發展是大事,你肯定分身乏術。”
“告訴你一個好消息,自然保護區的審批手續馬上就要下來了,過不了多久就能正式掛牌了!現在春天到了,萬物複蘇,後山的生態環境也越來越好了,你看這水裡的魚蝦都比以前多了不少,水也更清澈了。”
王教授也站起身,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鏡,補充道:
“核心保護區是不能對外開放的,但外圍的旅遊線路設施也該動工了,我們已經結合林溪的地形地貌和自然景觀,把初步的規劃方案做好了,設計了幾條不同難度的徒步線路,還會在沿途設置觀景台和休息區。”
“等你出海回來,咱們再詳細商量具體的施工細節和注意事項。”
張凡聽了這個消息,心裡十分高興,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太好了!真是辛苦二位教授了,為咱們村子的發展操了這麼多心。等我出海回來,咱們就召集村裡的乾部和施工隊負責人一起開會,好好研究一下方案,爭取儘快把旅遊線路建起來,讓更多人來咱們村感受自然美景。”
從後山回來,張凡沒有回家,直接去了村委辦公室找村長,把旅遊線路打造的事情跟他詳細說了一遍,包括李教授和王教授的規劃方案以及自己的想法。
村長坐在椅子上,認真地聽著,時不時點頭表示讚同,最後說道:
“這事兒確實得抓緊時間推進,現在村裡有不少返鄉青年,勞動力充足,正好可以利用起來,既給他們提供了就業機會,也能加快項目進度。”
這時二哥張清從外麵辦事回來,手裡拿著一個文件夾。
喜歡辭職回家上山下海請大家收藏:()辭職回家上山下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