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流民之困_開局穿越,我在晚唐搞基建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31章 流民之困(1 / 1)

王潮營帳內的密議持續至深夜。王審知提出的“竹策之謀”細節,在搖曳的燭光下被反複推演、完善。每一個步驟,每一種可能出現的意外及應對方案,都被仔細考量。當最終計劃敲定時,東方已微微泛白。眾人的臉上雖帶著疲憊,眼中卻燃燒著一種決絕而熾熱的光芒。

兵變,已成定局。剩下的,隻是時機與執行。

然而,就在王氏兄弟緊鑼密鼓地暗中布置,準備掀起這場決定命運的巨浪時,大軍行進的路上,卻被迫迎麵撞上了這個時代最悲慘、最無解的景象之一——流民潮。

越靠近南劍州,道路兩旁的景象就越發淒慘。最初是三三兩兩麵黃肌瘦的逃難者,很快便發展成扶老攜幼、絡繹不絕的難民流。他們從四麵八方湧來,如同被洪水衝垮巢穴的蟻群,茫然地向著他們認為可能安全的方向蠕動。男女老幼,個個衣衫襤褸,骨瘦如柴,眼神空洞而絕望。空氣中彌漫著苦難、汗臭和疾病的氣息。

他們大多是南劍州周邊乃至更遠地區的百姓,或因戰亂波及,家園被毀;或因官府苛政,賦稅沉重;或因災荒饑饉,活不下去。南劍州城高池深,在他們眼中便成了唯一的避難所,儘管可能隻是虛幻的希望。

這支龐大難民潮的出現,瞬間讓王氏軍隊本就緊張的處境雪上加霜。

首先便是道路被徹底堵塞。軍隊的行進速度被迫降到最低,輜重車輛幾乎寸步難行,時常陷入人與行李混雜的泥潭。爭吵、推搡、甚至小規模的衝突時有發生。

更嚴重的是,那些瀕臨絕望的流民,看到這支裝備相對整齊、還有糧草輜重的軍隊,如同餓狼看到了食物。他們成群結隊地圍上來,伸著乾枯的手,哭喊著哀求食物,甚至試圖衝擊後勤車隊。

“軍爺!行行好!給口吃的吧!”“孩子快餓死了!求求你們!”“搶啊!他們車上有糧!”

混亂,如同瘟疫般迅速蔓延。維持秩序的士兵們疲於奔命,嗬斥、推搡,甚至動用刀鞘驅趕,卻效果甚微。麵對洶湧的人潮和那些奄奄一息的婦孺,許多士兵也下不去狠手,局麵一度失控。

帥帳之內,王緒暴跳如雷。他被外麵的喧囂吵得心煩意亂,更擔心流民中混有奸細,或者引發營嘯。

“驅散!都給本帥驅散!”王緒對著前來稟報的將領怒吼,“膽敢衝擊軍陣者,格殺勿論!絕不能讓他們衝亂了陣型,耗光了我們的糧草!”

這道冷酷的命令很快傳達下去。一些王緒的心腹將領,如劉隊正,立刻嚴格執行,指揮士兵組成人牆,刀槍出鞘,試圖用武力清出一條道路,甚至對不肯退去的流民動了手,引發了淒厲的哭喊和更大的混亂。

王潮和王審知目睹此景,臉色都異常難看。

“兄長,不可!”王審知急道,“如此強硬驅趕,非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激化矛盾,若釀成大規模衝突,或引發瘟疫,我軍將陷入絕境!更會徹底失去民心,日後縱得南劍州,亦難立足!”

王潮何嘗不知這個道理,他眉頭緊鎖:“但任由其圍堵,我軍寸步難行,糧草亦難支撐。王緒此舉雖酷,卻也是無奈之法。”

“未必無奈!”王審知目光掃過那些麵黃肌瘦的孩童和老人,腦中飛快地整合著現代管理思維與曆史經驗,“弟有一策,或可試行:‘以工代賑,分流管控’!”

“以工代賑?”王潮疑惑道。

“正是!”王審知解釋道,“流民所求,不過一口活命之食。我軍所需,乃是暢通道路、加固營寨、甚至籌備攻城物資。二者可合而為一!”

他詳細闡述道:“可挑選流民中青壯者,由我軍軍官帶領,負責清理道路、挖掘壕溝、砍伐林木、搬運土石。按其工作量,每日發放定額食物作為酬勞。老弱婦孺,則另行安置,可組織他們采集野菜、編織草繩、縫補衣物,亦按勞換取少量食物。同時,設立簡易粥棚,每日提供最低限度的稀粥,確保無人餓死。”

“如此,一則可將混亂的流民納入組織管理,變害為利,為我所用;二則可緩解糧草壓力以少量糧食調動大量勞力);三則可篩選出有用之人,或可補充我軍輔兵;四則能收買人心,彰顯仁義,與王緒的暴虐形成鮮明對比!”

王潮聽得眼中精光閃動,這無疑是個化被動為主動的高明策略!“好!此策大善!隻是……王緒那邊恐怕……”

“無需他同意!”王審知斷然道,“兄長可自領本部兵馬,負責後方輜重與流民安置事宜,以此為理由,將流民引導至我軍控製區域,施行此策!王緒此刻隻求前軍速進,必樂見有人處理後方的爛攤子,不會過多乾涉!”

王潮略一思索,便知此計可行。他立刻以“保障後勤,肅清道路”為名,向王緒請命。正如王審知所料,正被流民搞得焦頭爛額、隻想儘快脫身的王緒,幾乎想都沒想就答應了,還將一部分老弱傷兵甩給了王潮“一並照料”。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王潮和王審知立刻行動起來。他們首先派出精銳小隊,強行在王緒前軍與流民之間隔開一道緩衝帶,阻止進一步的暴力衝突。然後,豎起大旗,設立登記點。

王審知親自站在一個臨時搭建的木台上,用簡易的擴音筒鐵皮卷成)對著惶惶不安的流民們高聲喊話:

“各位鄉親父老!我等乃王刺史麾下義軍,並非濫殺之輩!知你等淒苦,願予活路!凡有力者,可來登記!清理道路,挖掘壕溝,砍伐木材,皆管飽飯!老弱婦孺,亦可做些輕省活計,換取粥食!絕不強征,按勞取酬!願者報名!”

流民們起初不敢相信,畏縮不前。但當第一個膽大的漢子在張渠的帶領下,清理了一段堵塞的道路,真的換來一個沉甸甸的雜糧饃饃時,人群瞬間沸騰了!

希望,如同黑暗中劃過的火柴,雖然微弱,卻瞬間點燃了求生欲。

登記點前排起了長隊。李尤負責維持秩序,張渠帶領青壯投入工作,阿福則組織老弱婦孺搭建臨時窩棚、采集野菜。王審知又調來軍醫,設立最簡單的防疫點,用石灰劃分區域,要求便溺入坑,飲水煮沸。

混亂不堪的流民潮,竟然開始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變得有序起來!雖然依舊貧苦,但那種絕望的瘋狂漸漸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為了生存而勞作的忙碌。

王氏兄弟麾下的士卒,看著這些流民在自己的組織下開始勞作求生,不再衝擊軍陣,也鬆了口氣,甚至有些心軟的士卒,還會偷偷省下一點口糧給那些實在弱不禁風的孩子。一種奇特的、基於生存需求的共情,開始在軍民間悄然產生。

然而,這幅景象卻深深刺痛了兩個人。

一個是王緒。他率前軍走出不遠,回頭望去,隻見後方原本混亂不堪的景象竟然變得井井有條,王潮的旗幟下,人流忙碌卻有序,與他這邊刀槍逼迫下的死寂形成鮮明對比。一種被比下去的惱羞成怒和更深的不安在他心中燃燒。“收買人心!虛偽!”他低聲咒罵,卻無可奈何。

另一個,則是鄭玨。他站在一旁,看著王審知將流民如同物料般登記編組,用食物驅使勞作,雖然效率驚人,秩序井然,卻讓他感到一種徹骨的寒意。這哪裡是聖賢所說的“仁政”?這分明是“以利為餌,驅民如犬”!將人的尊嚴和苦難,都化為了冷冰冰的“管理”和“效率”!

他忍不住走上前去,對著正在指揮的王審知厲聲道:“王參軍!此等做法,與驅使牛馬何異?聖人之教,仁者愛人!當開倉放賑,普惠眾生,豈可以役使換取活命之機?此非仁政,乃霸道也!敗壞人心,莫此為甚!”

王審知忙碌中抬起頭,看著這位一臉正氣的老夫子,平靜卻堅定地回答道:“鄭先生,空談仁義,救不了餓殍。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予其勞作而活命,使其有所依歸,免於混亂而死,免於劫掠而誅,豈非大仁?若按先生之言,開倉放賑,我軍糧草頃刻耗儘,流民依舊無依,屆時饑荒複起,暴亂再生,誰又來負這責任?是先生的仁義,還是我的糧食?”

鄭玨被噎得說不出話,臉漲得通紅,指著王審知:“你……你強詞奪理!巧言令色!”卻無法反駁那殘酷的現實,最終隻能憤然離去。

王審知看著他的背影,搖了搖頭。理念的衝突,在這個生死攸關的時刻,顯得如此蒼白無力。

“以工代賑”的策略成功實施,不僅緩解了流民之困,保障了軍隊後勤線的暢通,更在無形中極大地提升了王氏兄弟的聲望。越來越多的流民和底層士卒,將王潮、王審知視為真正的希望所在。

王審知站在忙碌的工地上,望著眼前這片艱難求生的景象,心中並無多少喜悅,隻有沉甸甸的責任。他知道,這隻是權宜之計。真正的根源,在於這個崩壞的世道。

而改變這世道的第一步,便是必須掌握自己的命運。他看向遠方王緒前軍揚起的塵土,眼神愈發冰冷堅定。

“竹策”已備,隻待東風。這場由流民困境引發的插曲,更加堅定了他們必須儘快解決內部問題的決心。南劍州城下,風暴將至。

周末有事,隻來的急碼一章,哈哈)

喜歡開局穿越,我在晚唐搞基建請大家收藏:()開局穿越,我在晚唐搞基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盜墓筆記:青銅門後的終極 大梁第一言官 大清鹽霜 重生明末再造華夏 終墜 高武:我以凡軀,叩開神門 與絕色姐姐合租,美女愛上我 漁獵東北:從街溜子到山海王 抗日:我是狙擊手 本心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