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驢生病了?_東北那些靈異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44章 驢生病了?(2 / 2)

聽完二牛的敘述,三叔氣得直跺腳:“你個癟犢子,可氣死我了!虧你還做得出來,看我怎麼他媽收拾你!”

第二天上午,生產隊召開緊急會議。

會上,三叔以二牛工作失誤為由,作出處罰決定:“我現在處罰你,從現在開始,半年之內,你每天義務給喜梅挑三挑水、劈五十斤柴、掃一次院子,以補償對喜梅的虧欠。”

這個處罰令二牛十分生氣:“你憑啥讓我給這個寡婦免費服務?他還不待見我,這不是欺負人嗎?”

但他怕三叔的威嚴,也隻能照做。

自此之後,二牛天天到喜梅家做苦力。

因為心中有氣,二牛每次乾活總是繃著臉,見了喜梅一家人也愛搭不理。

喜梅受不了了,就找到三叔,要求解除對二牛的懲罰。

可三叔卻攤著手說:“得收拾收拾他,人做錯事,總該受到懲罰。像二牛這樣的孤兒,罰他款吧,他還沒有;送他進監獄吧,還沒犯那麼大罪;遊街示眾吧,那太過分了。你說咋整?就得罰他幫你乾點活。”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喜梅想想也是,就不吭氣了。

好在喜梅心地善良,儘管二牛經常帶著情緒、摔著臉子乾活,她卻一點也不計較,每次對他都是笑臉相迎。

尤其是跟幾個孩子,總說一定要尊重這個特殊的叔叔。

幾個孩子也挺懂事,見了二牛的麵,總是“叔啊長、叔啊短”地叫,叫得二牛心裡還挺高興,像蜜一樣的甜。

時間一長,二牛漸漸就喜歡上了這個家,待在這裡的時間也越來越長。

有時候,喜梅還特意多加幾碗水,執意留著二牛在家裡吃飯。

終於有一天,喜梅羞答答地說:“那啥,二牛啊,你要是不嫌乎我家累贅多,那你就搬過來住吧。”

二牛再傻,也不會聽不明白這句話的意思,於是樂嗬嗬地應承道:“哎,我願意,我明兒就搬過來住。”

於是二牛很快倒插門進了喜梅家。

結婚這天,三叔喝酒喝得最多,是二牛把他背回家的。

二牛小心翼翼地把三叔放在炕上,剛要走,三叔拉著他的衣角說:“二牛啊,彆走,叔有話要跟你說。”

原來,三叔對二牛的懲罰是故意的,目的就是增加二牛跟喜梅接觸的機會。

二十多年前,二牛的爹趕著毛驢去公社拉良種。

到了街上,恰巧有一輛吉普車迎麵而來,司機一按喇叭,沒見過世麵的毛驢受到驚嚇,瞬間拖著驢車狂奔。

狂奔途中,車上的二牛爸重重摔下來,一頭撞在尖石頭上,頓時鮮血直流,最終不治而亡。

臨終前,他含著眼淚叮囑二牛的三叔:“老三,你要幫我管好二牛,這小犢子從小就叛逆,好話聽不進去,該罰就罰他,該收拾就收拾他,千萬不能慣著他呀!”

三叔接著說:“那時候我還不是生產隊隊長。那天公差原本是派我去的,可是我感冒發燒,渾身不得勁,便找了你爹。你爹二話沒說就替我去,哪成想慘遭橫禍呀!唉,我的老哥哥……”

三叔流著眼淚,“二十多年來,我一直特彆愧疚,總想著為你做點啥事,但是叔又不能明說。”

聽到這裡,二牛方才明白,多年來三叔一直在暗暗幫他:逼他上學、給他買新衣服、發動村民給他捐款捐物、過年給他端餃子吃,成年後又派他到縣裡參加養殖技術培訓班,使他有了一技之長。

二牛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此時此刻,他才明白,以前三叔對他的嚴管,都是為了他好。

幾年之後,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到了靠山屯。

靠山屯也像其他屯子一樣,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集體的土地承包到戶。

現在最棘手的問題就是,如何公平地將生產隊三十多頭牛、二十多匹馬和一頭公驢分配到各戶。

眾所周知,牛能耕地,馬能拉車,都是莊稼人的好幫手。

而驢主要是拉磨,可一家一戶總不能天天拉磨。

正是這個原因,村民們沒有一家想要分到這頭驢,更何況這是一頭公驢,不能下崽,也不能賣錢。

看到大家都為難的樣子,二牛跟媳婦說:“我們倆不抓鬮了,你們抓吧,我們就要那頭驢,因為那頭驢就是俺們的媒人。”

大家一聽,都同意他們的要求。

好事是做成了,可回到家裡,看著那頭既熟悉又陌生的公驢,二牛還真犯了難:你不能耕地,又不能天天拉磨,要它何用?

第二天早晨,二牛心事重重地打開了院門,忽然看到院門外黑壓壓的幾十個村民,領頭的正是三叔。

他們想要乾啥?二牛心驚肉跳地正想問個究竟,沒想到三叔先開口了。

三叔說:“分完牲口之後,你們剛走,我挨家挨戶做工作,大家也都是一個意思,終於達成了一致意見。從今兒開始,輪流租你家的驢拉磨,每使用一次,給你幾斤糧食作為報酬。這樣下去,用不了兩年,你賺的錢就可以買一頭牛了。你看這樣行不行?你也不虧,大家也沒損失啥。”

二牛和喜梅一聽,哎呀這好啊,這是雙贏,不由得撲哧一聲笑了起來。

他們一笑不要緊,就聽那驢也“嗚啊”地叫了起來,好像聽懂了一樣。

喜歡東北那些靈異事請大家收藏:()東北那些靈異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