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之前跟大家提過,靠山屯有位老大夫。
這位老爺子慈眉善目,個子不算高,家裡幾代行醫。
歲數大了之後,他就退了下來,由二兒子——大夥兒叫“小大夫”——接了他的班,在屯裡衛生所上班。
老爺子退休後每天樂嗬嗬的,沒事就愛逗小孩玩。
可就在幾年前,一向身子硬朗的老大夫突然得了場重病。
去縣醫院查了好幾回,也沒查出到底是什麼毛病。
大兒子在鄉裡工作,但也住在村裡,看醫院沒辦法,隻好把老爺子接回家,精心照料著。
老人病得這麼重,家裡人不敢有絲毫馬虎,連忙把二兒子和三個女兒全都叫了回來。
五個兒女看著昏迷不醒、滿嘴胡話的老父親,哭得撕心裂肺。
眼看情況不好,隻能開始準備後事。
老人去世要準備的幾樣東西,無非是棺材、壽衣、花圈紙活這些。
彆的都好說,唯獨棺材費事些。棺材還有個名,叫“壽材”,一般人不會直說“棺材”,都稱“壽材”。
請木匠來,也不說做棺材,隻說要做“壽材”。
大兒子請人幫忙上山砍了樹,木匠們就在家裡趕製壽材。
三個女兒也趕著給父親做壽衣。
兩天時間,木匠日夜加班,壽材終於做好了。
壽材分兩部分——棺材身和棺材蓋。
做好後,木匠叫來大兒子和小大夫,讓他們幫忙把棺材蓋蓋上試試,看合不合縫,嚴不嚴實。
屋裡照顧老爺子的三個女兒也被外麵的動靜吸引,都站在屋裡朝外看。
就在這時,令人稱奇的事發生了——就在棺材蓋合上的一瞬間,躺在炕上昏迷不醒的老大夫,突然開口說話了!
他輕聲喊道:“大丫頭…大丫頭…我餓了…”
這突然的聲音把三個女兒嚇了一跳,回頭一看,老大夫竟用一隻胳膊撐起身子,睜著眼睛看著大女兒。
大女兒趕緊跑過去,又驚又喜地問:“爸,你咋起來了?感覺怎麼樣?”
老爺子有氣無力地說:“我餓了…是不是好幾天沒吃東西了?給我下碗麵條吧。”
老爺子想吃飯,這比什麼都讓兒女高興。大女兒趕緊跑去生火做飯。
老爺子醒了的消息一傳開,所有人都高興壞了。
兩個兒子也跑進屋裡看父親,都想不通這是怎麼回事。
大女兒很快把麵條做好,老爺子呼嚕呼嚕吃了一大碗。
吃完後,他又躺下閉眼休息。
雖然老爺子吃了飯,臉色也紅潤,大家心裡卻更涼了——都以為這是回光返照,怕是撐不了多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