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門村的故事,在咱中國早就是大家眾所周知的事了。
封門村被稱為“中國第一鬼村”,那裡的怪事多的數不勝數。
什麼空屋裡的椅子會自己挪地方呀,半夜能聽見沒人的院子裡有推磨聲等等。
這些怪事裡最邪乎的就是“枕邊鬼臉”。
據說如果你晚上在村裡留宿,床上會爬上一個人形黑影,枕頭邊會多出這個黑影的一張臉,白得像紙,用它那沒有眼珠的黑窟窿盯著人看。
這些怪事流傳了幾十年,越傳越玄乎,也讓封門村,這個藏在大山裡的小村子成了眾多靈異愛好者的“聖地”。
封門村在河南焦作沁陽市的太行山裡,海拔一千多米。村子坐落在山坳裡,三麵環山,隻有一條土路通外頭,晴天坑坑窪窪,雨天就全是厚泥漿和水坑,反正不管晴天雨天,走一趟都能把人顛得骨頭疼。
村裡的房子大多是石頭壘的,牆縫裡塞著乾草,頂子鋪著石板,歪歪扭扭,看起來像隨時會塌一樣。
因為牆都是石頭壘的,所以牆很厚。窗戶也就開得很小,當初那個年代當然沒裝過玻璃,就用麻紙糊著擋擋風雨。
如今封門村人走村空,紙早就破了,風一吹就“嘩嘩”的響,碎成條的紙片在窗欞上飄來蕩去,遠遠瞅著,像無數隻乾枯的手在向你招手招呼你過去。
村中間那棵老槐樹,樹乾粗得要倆人才能勉強合抱住。老槐樹枝椏亂伸,把半個村子籠罩住,聽山外頭的人說,這樹有幾百年了,夜裡會自己搖葉子,不管刮不刮風,它想搖就搖。
封門村早就沒人住了。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政府組織遷村,所有村民全都被搬到山外的安置點,隻留下空房子、半塌的豬圈和沒吃完的玉米棒子。
可奇怪的是,當年村民是整村遷走的,按說該有不少人知道老家在這兒。
可這些年,不管是周邊的村鎮上,還是現在互不見麵的網絡上,都沒聽有人說過自己老家是封門村的,更沒人主動提自己是那兒遷出來的那批人。
仿佛那村子連同住過的人,都被太行山裡的風卷著,一點點淡了、散了,悄無聲息地消失了。沒人再提起,也沒人願意去查詢探訪,就像他們從來沒出來過一樣。
有人猜是遷出的人日子過順了,懶得提過去的窮地方。也有人說,是那村子的名聲太邪,誰都不想沾上邊。
畢竟“中國第一鬼村”的名號傳得沸沸揚揚,誰願承認自己祖上住過那種地方?
久而久之,連遷走的村民後代,都隻知道老家在山裡,說不清具體是哪個村,封門村這三個字,就像被人刻意抹掉了一樣。
至於全村遷出的原因,有人說村民遷走是因為缺水,井裡總不出水,有人說山上有東西,夜裡老聽見哭,還有人說村裡的石像邪性,對著它笑會倒大黴。
這裡說的那個石像,是個石頭雕的老壽星。大概有半人高,擺在村頭曬穀場邊,臉部風吹日曬的已經很模糊了,看不清臉上的是笑還是在哭。
這個石像前麵有個石頭台子,就算已經荒廢了的現在上麵還總擺著些野果、野花,也不知道是誰放的。
離石像不遠處是片墳地,裡麵堆著幾個墳堆,墳頭沒立碑,隻堆著土,長滿了草。
村裡人遷走後,封門村就成了“鬼村”。
山外的人沒事不往這兒來,除非迷路。有回兩個獵人追兔子進了村,天黑了還沒能出去,找了個空房子裡蹲了一夜。第二天出來以後,跟人說聽見有人在房梁上磨牙,還看見窗戶紙上有黑影晃。從此山外的人,更不來這“鬼村”了。
據說遷村以前。1963年秋天,有三個鄭州來的年輕人進了山。兩男一女,都是美術學校的學生,來這兒寫生的。
男的叫李建軍、王衛國,女的叫張紅梅,都二十出頭,穿著藍布褂子,背著畫板,看起來意氣風發。
他們自己說是聽山外的老鄉說山裡有個老村子風景獨特,這才特意找過來的。他們走了大半天,直到太陽快落山時才到封門村村口。村裡靜悄悄的,隻有風吹過石頭房子的聲音。
李建軍最先發現進村的路上放著個枕頭。土黃色的粗布枕頭,上麵繡著一朵歪歪扭扭的花,看著老舊又難看,不知道被誰特意擺在路中間。
“誰把這玩意兒放這兒?”李建軍一腳踢過去,枕頭滾出去老遠,裡麵的蕎麥皮撒了一地。
王衛國趕緊拉住他:“彆瞎動,山裡說不定有講究。”
張紅梅也覺得不妥:“看這枕頭舊的,怕是有說法。”
李建軍倒是滿不在乎:“一個破枕頭,能有啥說法?”他撿起枕頭,往旁邊扔,正好扔在一間石頭房的牆根下。
這時從村裡走出來個老頭。老頭穿著打補丁的黑褂子,背駝得厲害,手裡拄著根木棍。
他看見地上的蕎麥皮,又看了看三個年輕人,臉沉得像要下雨。
“那是老張家剛走的人用的,”老頭聲音啞得像在磨沙子,“放路上是讓過路人給個念想,你們咋能踢?”
三人這才知道犯了忌諱,趕緊道歉。
老頭也沒再多說,指了指李建軍剛才扔枕頭到牆根的那間房。
“天黑了,山路不好走,你們就住這兒吧。這是老張家的房子,剛收拾過很乾淨的。”
房子是石頭壘的,分前後兩間。前間擺著張破桌子,兩條長凳,後間有個土炕,鋪著乾草。牆角堆著些雜物,看起來應該是沒搬走的舊衣服。
走了大半天山路,都累的狠了,李建軍進屋就往炕上一坐,屁股剛沾著草就蹦了起來。
“啥玩意兒紮我?”李建軍伸手一摸,從乾草下麵摸出根鏽得發黑的針。
天黑透後,三人點亮了帶來的馬燈,在炕上鋪開毯子。
喜歡中國靈異地標真實地點靈異故事集請大家收藏:()中國靈異地標真實地點靈異故事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