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乾縣梁山北的永泰公主陵,是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合葬墓乾陵的重要陪葬墓之一。永泰公主李仙蕙,是唐中宗李顯的第七個女兒,死時年僅十七歲。
關於她的死因,史料記載的是因為她私下議論武則天的私生活,被武則天賜死,直到唐中宗複位後,才被追封為永泰公主,並以帝王級規製遷葬在乾陵旁邊,成為了唐代陪葬墓中規格最高的一座。
永泰公主墓是在1960年被首次發掘,墓裡的壁畫保存完好,內容涵蓋宮廷生活、儀仗出行、天體星象等,真實再現了盛唐時期的社會風貌。
墓中出土各類文物千餘件,包括陶俑、瓷器、金銀器等,其中“永泰公主墓誌銘”更是為研究其生平及唐代曆史提供了重要依據。
然而,這座承載著盛唐曆史的古墓,自發掘以來,便伴隨著諸多離奇的靈異傳說,成為考古界與民間熱議的神秘之地。
1970年9月,一支由周教授帶隊的考古隊,接到任務要對永泰公主墓進行二次清理與補充發掘。
林硯秋作為剛從考古係畢業的年輕隊員,這是她第一次進入真正的皇室古墓,有些既興奮又緊張。
她背著考古工具包,跟在隊伍末尾,每走一步都能聽到腳下踩著墓道浮土發出的“沙沙”聲。
墓道裡光線昏暗,隊員們手中的手電筒光束照亮了兩側斑駁的壁畫。
壁畫上的仕女身姿窈窕,樂師手持樂器。可在林硯秋看來,那些壁畫人物的眼神似乎總透著一股詭異,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像在盯著闖入墓室的人。
林硯秋悄悄握緊了手中的工具,感覺自己渾身發冷。墓裡的空氣比地麵低了至少十度,即使她穿著厚實的外套,也隻感到寒氣順著衣領和袖口在往裡鑽。
“大家注意腳下,彆碰壞壁畫和地麵的遺跡。”周教授帶著幾分嚴肅的聲音在墓道裡響起。
周教授從事考古十餘年,工作經驗豐富,早在進入墓室前就反複叮囑他們,“對古墓要保持敬畏,不該碰的不碰,不該拿的不拿,保持專注,少說話。”
隊員們紛紛點頭答應,沒人敢對周教授的提醒掉以輕心。
走到墓道儘頭的天井處,林硯秋突然停下腳步,她似乎聽到了一陣細微的“嗚咽”聲,像是暗處有人在哭,聲音很小若有若無的。
她急忙轉頭看向身邊的老隊員老王,低聲問:“王師傅,你聽到什麼聲音了嗎?”
老王皺了皺眉,側耳聽了片刻,搖了搖頭:“沒有啊,是不是你太緊張,幻聽了?墓裡環境特殊,是挺容易讓人胡思亂想。”
林硯秋也覺得可能是自己太過緊張,就沒再多問了,跟著隊伍繼續往前走。可那嗚咽聲卻像一根細細的針,時不時刺一下她的耳膜,讓她心裡越來越緊張不安。
這次二次清理工作的重點是主墓室的棺槨區域。
由於第一次發掘時對棺槨周邊的清理不夠細致,所以此次隊員們需要用小刷子和竹簽,一點點拂去棺槨旁的泥土,尋找可能遺漏的文物或遺跡。
林硯秋負責清理的區域是棺槨西側。她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用刷子掃去泥土。
突然,刷子碰到了一個堅硬的東西,她激動的控製呼吸放慢動作,慢慢地拂去周圍的浮土。一截慘白的骨茬露了出來。
“周教授,這裡有發現!”林硯秋立刻起身呼喊。
周教授和其他隊員迅速圍了過來,隨著泥土被一點點清理開,一具人骨漸漸顯現。
這具白骨蜷縮在牆壁邊,雙腿彎曲,雙手向前伸展,指骨部位磨損得異常嚴重,上麵布滿了深淺不一的劃痕,顯然是生前反複抓撓牆壁留下的痕跡。
在白骨的右手邊,躺著一把生鏽的鐵斧,斧刃上還沾著些許碎石和泥土,應該是用來鑿挖的工具。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骨的胸口處,壓著一塊巴掌大的龜甲,龜甲上用朱砂刻著八個清晰的字:“之閔永泰,生生世世”。
“之閔?宋之閔?”隊員裡有人低聲驚呼。
林硯秋也立刻想起了關於永泰公主的傳說。
相傳永泰公主李仙蕙生前與詩人宋之閔相戀,兩人情投意合,卻因武則天的反對,始終無法走到一起。後來永泰公主被賜死,宋之閔悲痛欲絕,竟不顧性命,鑿開永泰公主墓的墓道,闖進去殉情,想要與公主“生生世世”相守。
“難道這就是宋之閔的骸骨?”年輕隊員小張眼睛一亮,語氣裡滿是激動,“要是真的,這可是能印證傳說的重大發現!”
喜歡中國靈異地標真實地點靈異故事集請大家收藏:()中國靈異地標真實地點靈異故事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