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沈陽的老工業基地鐵西區,老舊的廠房、小區和新建的小區交錯分布著。街道兩旁的梧桐樹歪歪扭扭地長著,空氣中偶爾能聞到遠處工廠飄來的淡淡機油味。
沈遼中路是鐵西區的主乾道之一,車流不息,商鋪林立,白天看著和其他街道沒什麼兩樣,可一到晚上,當路燈亮起昏黃的光,31號和33號這兩棟連體樓就會顯得格外紮眼。
這兩棟9層高的老樓,就在沈遼中路的路邊,很打眼。
灰撲撲的外牆斑駁脫落,露出裡麵的水泥底色。這兩棟樓是連體結構,中間有走廊相通。
樓前的小廣場鋪著水泥,不少地方已經開裂,長著雜草,幾個破舊的健身器材鏽跡斑斑,很少有人光顧。周圍的商鋪大多早早關門,隻有零星幾家便利店還亮著燈,燈光照不到樓的陰影處,更顯得這片區域陰森森的。
老沈陽人都知道,這就是大名鼎鼎的鐵西“鬼樓”。
說起這兩棟樓的曆史,得回到上世紀八十年代。1984年,原沈陽集體經濟房屋開發公司打算在這裡建永善裡小區的二期工程。當時的規劃是商住兩用,一層做商鋪,二層以上住人。
那時候鐵西區正處於轉型期,老廠房陸續改製,不少工人搬離舊宿舍,都等著新房入住,這永善裡小區二期工程一開始還挺受期待,大家都盼著能早點住進寬敞的新樓。可沒想到,施工剛進行到第三層,就出了問題。
房地產開發公司的資金鏈斷了。
開發商後續資金跟不上,這工程也就建建停停,成了半拉子工程。
等開發商湊了點錢,那就複工,砌上個幾層樓的牆、搭好一段樓梯。明天可能又因為拖欠工資或者物料款,工人們集體停工,工地上又變得冷冷清清。
有時候甚至大半年都沒人動工,隻有風吹著空蕩蕩的腳手架吱呀作響。
工地上的建材也堆得是亂七八糟,露天堆放的鋼筋長時間淋雨,變得鏽跡斑斑,用手一摸能蹭下一層紅鏽。袋裝的水泥受潮結塊,硬得像石頭,根本沒法再用。散落的磚塊、斷裂的木板隨處可見,還有廢棄的安全帽、生鏽的鐵鍬扔在角落,整個工地看著是破敗不堪。
原本計劃兩年完工的項目,結果前前後後拖了足足8年時間,直到1992年才算是勉強建完了主體結構。外牆沒好好粉刷,門窗也是臨時安裝的簡易款,樓道裡的水泥地麵坑坑窪窪。
等這樓建好的時候,原本眾人期盼的新房,早就已經成了遠近聞名的“爛尾樓”了。
31號樓還算幸運,雖然建設過程波折了些,但最終還是有不少急著安家的居民咬著牙搬了進去。一層也陸續開了幾家商鋪,偶爾能聽到鄰裡間的吆喝聲,還算是有了點煙火氣。
甚至當時還有個派出所警務室設在這裡的一層,民警每天來來往往,夜裡也有值班人員,後來因為片區調整,警務室才搬到了彆處。
可33號樓就沒這麼順利了,開發商和原規劃的商鋪租戶、部分購房業主鬨起了產權糾紛,官司打了好幾年。最後法院判決查封33號樓,凍結所有產權交易。
這一查封就沒了下文,三層及以上的房間自1992年建成後,就沒住過一個人,長期處於空置狀態。門窗緊閉,玻璃蒙著厚厚的灰塵,有的玻璃都被打碎,也沒人修補,看著格外冷清。
一開始,這兩棟樓隻是因為“爛尾”出名,大家提起它們,最多也就歎口氣說,“可惜了這麼好的地段”,沒人把它和“鬼”聯係起來。
直到九十年代中期,不知道從哪傳出來的說法,說夜裡路過33號樓能聽到哭聲,再加上之前施工時發生的幾起意外,傳言漸漸變了味。
有人說看到33號樓窗戶裡有黑影晃悠,有人說在樓道裡聽到過腳步聲,這些說法越傳越邪乎,添油加醋的細節越來越多,“鬼樓”的名聲也就徹底定了下來,成了鐵西區沒人敢輕易靠近的地方。
傳聞的起點,沒人說得清。
有人說,這地方以前是亂墳崗,埋的都是無主孤魂。七八十年代蓋樓時,挖掘機一鏟子下去就挖出過骨頭架子,動了地氣,這塊地兒就不乾淨了。
也有人說得更具體,說文革前這一片是臨時收容點,堆過不少餓死、病死的人,屍體來不及處理,就隨便埋在附近,年深日久,這塊第二的陰氣重很。
再加上施工期間和建成後,確實發生過幾起實打實的意外死亡事件。
1988年工程複工時,後院的圍牆年久失修,被暴雨泡軟後突然倒塌,砸死了一個路過的外地工人。
1993年夏天,31號樓有人裝修,工人隨手往樓下扔建築垃圾,一塊水泥塊正巧砸中了樓下撿廢品的老人,當場就沒了氣。
還有1994年冬天,一個精神失常的流浪漢鑽進了空置的33號樓樓道。沈陽的冬天天寒地凍,這樓又少有人來。等人們發現時,流浪漢早都已經凍僵了。
這麼兩棟樓就發生了這麼多起人命關天的事,本就讓大夥心裡發怵,再和那些沒根沒據的謠言摻在一起,經過街坊鄰裡口耳相傳,細節就變了味。
有人說圍牆倒塌是“冤魂推的”,有人說高空墜物是“小鬼作祟”,“鬼樓”的傳說就此越來越玄乎了。
而最先在居民中流傳開、最讓人匪夷所思的,是“睡覺移位”的怪事。
喜歡中國靈異地標真實地點靈異故事集請大家收藏:()中國靈異地標真實地點靈異故事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