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場比賽前進行更詳細、更全麵的身體機能檢測包括肌肉疲勞度、反應速度、關節負荷等),一旦發現異常指標,球員將被嚴格限製上場時間或直接輪休。
結合賽程密度、旅途勞頓和球員個體狀況,在非關鍵戰役中主動安排核心球員輪休,不以短期戰績透支球員健康。
秦宇對此全盤接受,想要在漫長的賽季和激烈的季後賽中走到最後,陣容深度和球員健康是比單場勝負更重要的基石。
一直沿用固定陣容的話容錯率就太低了,秦宇決定不再固守10人輪換,而是充分利用陣容深度,讓更多球員參與到常規輪換中,保持主力的體能儲備,同時鍛煉新人。
一周後,路易斯·斯科拉終於風塵仆仆地踏入了克利夫蘭的訓練館,正式成為騎士一員。
相比原時空27歲才登陸nba,如今的他更顯活力。
斯科拉本身技術就相對成熟,低位腳步、高位策應、中距離投籃都很不錯。
雖然絕對速度和護框能力差點意思,但他的籃球智商極高。
僅僅幾次合練,他便能無縫融入騎士的戰術體係,與隊友的擋拆、傳切配合默契十足。
在布澤爾缺陣的時間了,大衛·韋斯特場均貢獻15分8籃板1.8助攻,斯科拉一場比一場穩定可以拿到場均9.6分4籃板2.3助攻,數據雖不爆炸,但效率極高。
兩人的出色表現,讓養傷中的布澤爾感到了壓力山大,不會自己隻休息一個月,回來首發就沒了吧。
大規模輪換策略的推行,起初確實帶來了一些陣痛,戰績略有波動。
但秦宇很快就越用越得心應手,越用越欣喜於其帶來的變化:
對陣強敵當然是最強陣容,首發:拉加·貝爾、雷·阿倫、勒布朗·詹姆斯、卡洛斯·布澤爾、泰森·錢德勒;輪換:吉爾伯特·阿裡納斯、凱爾·科沃爾或托尼·阿倫根據對手選擇)、特雷沃·阿裡紮、大衛·韋斯特、達科·米利西奇。
對陣其他球隊就完全可以不拘一格用人才,何塞·卡爾德隆從發展聯盟召回,成為可靠的替補指揮官;
斯科拉、韋斯特、布澤爾三人輪番上陣,各種嘗試搭配,保持內線活力和進攻多樣性;
米利西奇時間也開始往上提,畢竟錢德勒背傷雖然沒有複發的跡象,但還是要防患於未然;
阿裡納斯時常頂替貝爾進入首發,科沃爾與托尼·阿倫根據攻防需求切換,阿裡紮甚至也能頂上首發讓詹姆斯小休一下。
這種方式極大地激發了球隊活力。
隊員們知道隻要訓練努力、狀態出色,就有機會獲得更多的上場時間。
這形成了良性的內部競爭,每個人上場都拚儘全力,專注度極高,場下訓練也更加賣力投入。
就連一向進攻大殺四方、防守端經常斷電的阿裡納斯,也前所未有地靜下心來,主動打磨自己的防守習慣和技巧,慢慢向及格線靠攏。
布澤爾的意外受傷,以及隨之而來的斯科拉加盟和深度輪換策略的實施,非但沒有讓騎士變得混亂,反而像一劑完美的催化劑,讓這支球隊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
陣容的深度、彈性和競爭氛圍,都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層次。
於是業內人士也從開始的嘲笑秦宇的業餘,瞎配陣容。
到驚訝的發現這個球隊居然每個人都很能打,隻要上場就能有所貢獻!
各隊球探和管理層也行動起來,準備在騎士隊開啟新一輪的尋寶。
喜歡開始聯盟罵我傻,騎士十冠你哭啥請大家收藏:()開始聯盟罵我傻,騎士十冠你哭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