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丹道常識
淩雲那句“有點餓了”,說得自然無比,卻讓在場一眾還沒從震撼中回過神來的大佬們,表情變得十分精彩。
餓了?剛隨手淨化了一個堪比化神後期的上古魔頭,現在說餓了?這感覺就像是有人剛移山填海,然後拍了拍手說“有點渴,去找杯水喝”一樣違和。
玄誠子宗主最先反應過來,臉上的肌肉抽搐了幾下,連忙擠出最熱情的笑容:“有有有!早已為先生備下!請!快請!”
他現在看淩雲的眼神,已經不僅僅是敬畏,簡直像是在看一尊活著的神隻。彆說雪蓮羹,就是淩雲現在說要吃龍肝鳳髓,他拚了老命也得去弄來。
一行人心思各異地離開了依舊殘留著一絲寒意、卻已恢複清朗的山穀。那株被淩雲改良過的幽黑雪蓮被他隨手收走,剩下的幾株極品雪蓮,玄誠子小心翼翼地采摘下來,心中盤算著如何分配,至少長公主和七皇子那邊,必須有一份大禮。
寒冰蛟則重新沉入潭底,隻是這一次,它不再是封印之囚,而是成了真正的守護獸,看向淩雲消失方向的目光,充滿了感激與順從。
回到天衍宗招待貴賓的“迎客峰”精舍,精美的宴席已然備好。主菜正是那一盅盅散發著沁人寒香、晶瑩剔透的冰心雪蓮羹。
淩雲自然坐在主位,玄誠子親自作陪,李紫月、李天明、靖王、幽姬聖女以及天衍宗的幾位核心長老也都在列。林驚羽和蘇慕婉作為宗門最傑出的弟子,也有幸位列末席。隻是此刻,所有人的注意力都無法完全集中在美食上,目光總是不由自主地飄向那位淡然的青衣青年。
“淩先生,請嘗嘗我天衍宗的冰心雪蓮羹,雖不及先生手藝萬一,但也算彆有風味。”玄誠子親自為淩雲盛了一碗,態度恭敬。
淩雲舀起一勺,送入口中,細細品味。
頓時,一股清涼甘甜的滋味在舌尖化開,順著喉嚨滑下,化作精純的冰寒靈氣滋養著神魂經脈,確實令人精神一振,靈台清明。
“嗯,雪蓮品質尚可,年份也足。”淩雲點了點頭,在玄誠子剛剛露出一絲笑容時,又接著道,“就是這熬製的手法,太過保守了。”
他放下玉勺,如數家珍般點評起來:“冰心雪蓮性極寒,直接以寒潭水慢燉,雖能最大限度保留其寒性,卻也鎖死了其中那一點至陰生陽的‘蓮心火種’。需得以三陽靈泉水先行浸泡十二時辰,激發其內在火種,再輔以百年溫玉髓中和寒氣,以文火慢煨七日,待蓮瓣徹底融化,羹呈淡金微紅色,方算得其真味。如今這羹,隻得其寒,未得其溫,功效去了七成,可惜了這上好食材。”
一番話,聽得在場幾位精通藥膳丹道的長老目瞪口呆,如癡如醉!
三陽靈泉?溫玉髓?文火七日?蓮心火種?
這些名詞他們聞所未聞,但細細一想,又覺得蘊含著無上妙理!仿佛為他們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
玄誠子激動得胡子都在發抖:“先生真乃神人也!此等煉製之法,聞所未聞,卻字字珠璣,直指本源!我宗守此寶山千年,竟隻得其皮毛,慚愧!慚愧啊!”
【叮——以無上藥膳理念折服天衍宗,廚神積分+200。天衍宗丹道藥膳好感度大幅提升。】
淩雲卻像是說了件很平常的事,繼續品嘗其他菜肴,時不時冒出一兩句點評,每一句都讓那些禦廚和長老們冷汗直流又茅塞頓開,恨不得拿玉簡當場記下來。
宴席氣氛,漸漸變得詭異起來。仿佛這不是一場答謝宴,而成了淩雲的獨家美食點評課。
靖王李鎮遠吃得味同嚼蠟,臉色陰沉。他今日麵子丟儘,還被當眾點破修煉隱患,看著風光無限的淩雲,以及那明顯對淩雲態度大變的幽姬聖女和眼神複雜的蘇慕婉,心中嫉恨交加。他給身後一位幕僚使了個眼色。
那幕僚會意,乃是靖王府供養的一位四品煉丹大師,姓劉。劉大師自恃身份,本就對淩雲那套“邪門”的藥膳理論不以為然,此刻得到主子暗示,便清了清嗓子,開口道:
“淩先生對於藥膳之見解,確實……彆出心裁。不過,是藥三分毒,煉丹之道,講究的乃是君臣佐使,五行平衡,將靈材藥性提煉至極致,成丹而服,方為正統。似先生這般……將多種靈材混合烹煮,雖看似美味,恐怕雜質繁多,於修行並無大益吧?”
這話一出,宴席頓時安靜下來。所有人都看向淩雲,又看向那位劉大師。這是公然質疑了?
玄誠子微微蹙眉,覺得劉大師此言有些冒失,但對方是靖王的人,他也不好直接嗬斥。
李天明則一臉不爽,剛要開口維護淩雲,卻被淩雲用眼神製止。
淩雲放下筷子,看向那位劉大師,目光平靜:“你說煉丹?”
“正是!”劉大師挺起胸膛,帶著幾分職業優越感,“老夫浸淫丹道四百餘年,方才勉強躋身四品丹師之列。煉丹之道,博大精深,絕非簡單烹煮可比。”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四品?還行。”淩雲點了點頭,就在劉大師露出一絲得意時,他忽然問道,“那你煉丹時,‘凝露草’萃取汁液,是在月華初上時效力最佳,還是子夜時分?”
劉大師一愣,下意識回答:“自然是子夜時分,陰氣最重之時……”
“錯了。”淩雲打斷他,“月華初上,陰陽交替瞬間,其汁液活性最強,融入丹中,可增三成藥力。子夜時分萃取,陰氣過盛,反而會抑製‘火陽花’的藥性,導致丹藥偏寒,若服用者是火屬性功法,效果大打折扣。”
劉大師瞳孔一縮,張了張嘴,想要反駁,卻發現對方說的……似乎極有道理!他從未從這個角度思考過!
不等他細想,淩雲再次發問:“煉製‘築基丹’時,‘地根藤’需以丹火煆燒去其土性,煆燒至何種程度為佳?是以顏色變灰白為準,還是以重量減輕三成為準?”
“這……自然是以顏色變灰白為準!這是丹道常識!”劉大師立刻道,這個他很有把握。
“又錯了。”淩雲搖頭,“地根藤品種不下百種,產地不同,其內含土性雜質比例皆不同,豈能一概而論?需以神識感知其內部結構,煆燒至其纖維脈絡中再無渾濁斑點,方才徹底。單看顏色,十爐裡有三爐會因煆燒過度而藥性流失。”
劉大師額頭開始冒汗了:“這……神識感知,何其艱難,稍有差池……”
“覺得難?”淩雲語氣依舊平淡,“那說明你神識修煉不到家,控火技巧更是粗糙。《基礎控火訣》第七轉‘靈蛇吐信’的手法,練到圓滿了嗎?能同時分化幾道火線?能否做到九淺一深,精準溫養丹爐內壁左下三寸處的‘離位’?”
一連串的問題,如同重錘,狠狠砸在劉大師的心神之上!
《基礎控火訣》還有第七轉?!靈蛇吐信是什麼手法?分化火線?九淺一深?離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