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可以嘗試組建全領域作戰的新軍種或兵種…”
向前的聲音通過麥克風清晰地傳遍了整個國防大的會議室,清晰而堅定,帶著年輕一派特有的銳氣。
這句話像一塊巨石砸進了平靜的水潭,瞬間激起了千層浪,會議室裡剛才還略顯沉悶的空氣驟然活躍起來,靠後的幾個學員更是小聲討論著向前的這個提議。
在場也有老一點的教員們,他們有的臉上寫滿了驚愕與不看好。
也有年輕些的教員代表對向前的思路很讚賞,他們的表情充滿驚喜,好奇。
幾個資曆最老的教授眉頭擰成了疙瘩,互相交換著難以置信的眼神,他們就是對向前的提議感覺不太現實的教員。
等向前發完言後,就是全體討論的時間了,幾個有些按耐不住的老教員先開了口。
“新軍種?”開口的是一位頭發有些許白色,聲音裡帶著強烈質疑的老教員“向前代表的提議我覺得不太穩妥,要知道組建一個新軍種意味著編製、裝備、人員、訓練體係、指揮架構都要從新梳理架設……這牽一發而動全身!不太適合由我們代表團提出意見”
另一位負責小課教學的教員也緊接著說“現有的軍種劃分,陸、海、空、火是經過幾十年戰爭實踐和理論探索形成的,各自承擔著明確的戰略任務和作戰領域”
“‘偏科’的問題,我們完全可以在現有框架內,通過加強針對性訓練、優化聯合作戰機製、提升裝備通用性來解決。另起爐灶的成本和風險都太大了!我覺得上麵也不會做這個考慮”
“是啊,向前代表的想法有點不務實”
又有人附和道“全領域的專業軍種或兵種,聽起來很美好,但現實中不可能有部隊能在所有極端環境下都達到頂尖水平”
“就比如向前代表的生源戰區,北疆,擅長寒冷條件作戰,這本身就是基於地緣戰略和資源的自然優勢,我們以前做的是揚長避短,現在則是要加強協同,躍升其餘短板,而不是追求一個不可能實現的‘全能戰士’”
一位大校教員補充道“秦參謀長提出的‘訓練設施改造升級’,核心思想是補短板,是在現有部隊基礎上提升其原本非優勢領域的適應性和作戰能力”
“這已經是非常務實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了,我們更應該圍繞如何落實這個方案、如何設計更科學的訓練科目、如何評估訓練效果來提建議,而不是去顛覆現有的軍種架構”
雖然先聲奪人的不少教員否定了向前的提議,但並非所有人都持反對意見。
坐在中排一位相對年輕的教員,眼睛卻亮了起來,他清了清嗓子打開了麵前的麥克風道。
“各位首長,我認為向前代表的提議,雖然聽起來大膽,甚至有些‘跳脫’,但恰恰點中了我們未來可能麵臨的核心挑戰!”
他的聲音帶著一絲激動,瞬間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剛才幾位前輩提到的在現有框架內補強、協同,當然非常重要,也是我們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
他話鋒一轉“我們是否應該思考得更遠一些?未來戰爭形態的演變速度遠超想象”這人的一番話仿佛打通了向前的任督二脈一樣。
“各位首長、代表,剛剛的程代表講的話點醒了我,現在我有一個全新的思路,還是基於我原來的觀點”
“我認為可以以此為方向基點,輻射到整個戰區下轄所有部隊,創造一個理想中的目標去奔他努力奮鬥,爭取實現他”
在場不少教員聽到他的話,都是眼前一亮,包括之前對向前說法不太認同的老教授們,也覺得這個出發點不錯。
這不僅僅是一個奇思妙想的點子而已,這是為後續部隊訓練,調整和發展方向做了一個目標與標榜對象。
過去軍事力量不敵國際上的某些國家時,我們都是以他們為榜樣,標榜他們的現有進度去一步步追趕超越。
現在說句不太客氣的話,東大已經是軍事強國,以往的目標不太能作為後續發展趕超努力的對象,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個新的目標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