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眼中閃過一絲失望,正要開口,卻聽李珩繼續說道:“不過,臣有一權宜之計,或可解眼前燃眉之急。”
“快說!”皇帝頓時來了精神。
“陛下何不下旨,以蘇幕遮為討逆大元帥,令晉陽郡王率麾下兵馬聽其調遣?“李珩娓娓道來:“再以駐守長安的渤海郡王李承曜為南路將軍,分長安守軍馳援山陝。如此,可暫緩朝廷兵馬不足的劣勢。且……晉陽、長安兩路軍餉糧秣,可自行籌措,朝廷可減緩不少壓力。”
裴雲行聞言點頭:“此計甚妙。晉陽有三萬精兵,渤海郡王也可於長安分出兩萬兵馬,加上蘇將軍現有的五萬人馬,足以與叛軍周旋。”
“至於晉陽二皇子處…...”李珩話鋒一轉,陛下需親自書寫家書一封,既要嚴厲告誡他不許趁機禍害百姓,也要給他一些希望。如今儲位空懸,二皇子定會謹慎行事,不敢造次。”
皇帝若有所思:“愛卿考慮得周全。”
“另外...…”,李珩抬頭,目光深邃:“江南甄家雖已沒落,但昔日江南首富之名尚在,百姓誰知道其中虛實?陛下可起複甄應嘉為西北安撫使,赴任山陝。有這位財神爺坐鎮,叛軍和百姓都會以為朝廷財力雄厚,必能穩定人心。
“好!好!”皇帝拍案叫絕:“此計大妙!”
他立即喚來秉筆太監,按照李珩的建議一一擬旨。待太監退下後,皇帝親自走到李珩麵前,握著他的手歎道:“還得是你。這些時日,太子…...唉,是朕虧待你了。”
李珩躬身道:“陛下言重了,臣當時口不擇言,忤逆了陛下,還請陛下恕罪。”
“罷了罷了!你也是為國事情急,朕不怪你”。
從養心殿出來,裴雲行和林如海對視一眼,都看到對方眼中的深意。
“諸公,不如去我府上小坐片刻?”李珩低聲道。
安國公府的書房內,燭火通明。李珩、裴雲行、林如海三人圍坐,不久後,謝明遠和陸震霆也應約而至。
五人此刻聚在一起,氣氛格外凝重。
“今日之事,諸位都看到了。”李珩率先開口:“朝廷國庫已是山窮水儘,連出征平叛的錢糧都拿不出來了。”
謝明遠捋著長須,沉吟道:“主公今日的提議確實高明。既解了燃眉之急,又不動用朝廷分文。隻是...這終究是權宜之計。”
“謝公說得對。”陸震霆接口道:“晉陽郡王和渤海郡王各懷鬼胎,未必真心效命。甄應嘉更是個空架子,瞞得了一時,瞞不了一世。”
裴雲行看向李珩:“安國公說能設法湊夠軍餉,可是有了主意?”
李珩微微一笑:“軍餉並不難,百萬之用,我還是能拿的出!難的是如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他站起身,在書房內踱步:“皇上對太子的處置,諸位都看到了。若不是我們握有實證,據理力爭,隻怕皇上還會繼續偏袒。這樣的朝廷…...令人心寒啊。”
這話說得露骨,在座眾人都神色一凜。
謝明遠突然道:主公,既然皇上如此行事,何不趁機...掐住朝廷的經濟命脈?”
“謝公的意思是?”林如海追問。
“如今朝廷財政,十之七八都要仰仗安國公的工坊和商路。”謝明遠目光炯炯:“若是我們暗中操作,讓皇帝每用一文錢,都得看安國公的臉色,如此一來,百姓皆知朝廷需得仰仗安國公,軍中也知是安國公府在替朝廷養兵馬...…”。
陸震霆拍案叫絕:妙啊!再加上安國公在軍中的勢力…...那些軍中悍將精兵多是仗義之輩,到時候,皇帝和整個大周的命脈就都掌握在主公手中了!”
書房內一時寂靜,隻聽得見燭火劈啪作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