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顧臨淵回到海州城的第三日,接替郭行端的新任縣令就已經到達。
這次縣令上任不像郭行端低調處置,而是有二十多人的跟班一起來到的海州縣城。
新任縣令的名字錦衣衛已經給到顧臨淵,劉學文,溫體仁的學生,江南世家子弟,屬東林黨成員。
劉學文今年三十五歲,之前一直都在翰林院,現在文官集團勝利後,調任海州城任縣令一職。
並且和福蘇商行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
城外的難民看到縣令,想要上來討一口吃的,都被家丁驅趕離去。
或許是顧及人多影響大,並沒有下狠手。
顧臨淵本來不想去,但是顧及影響,還是到了城門口觀察起來。
至於去迎接,哪怕麵子上的迎接,顧臨淵也不想給。
都已經表明來意,打算針對安河村的高額利益,與其虛與委蛇,直接明牌也沒甚。
新任縣令已經到了城門口,交給了城衛軍一份文書後放行。
劉學文並沒有下馬車,而是坐在馬車裡,一切都由其管家代勞。
顧臨淵笑了笑,沒想到文官集團辦事還有這麼多幺蛾子,也是,江南世家出身的劉學文,學的又是那一套。
至於從洪武年間傳下來的禮儀倒是沒了,明政府規定官員到達後應按規定,在到任祭祀儀式之前需在城外停留三日,進行齋戒。
這劉學文直接把馬車開進了縣衙。
縣衙內的禮節劉學文倒是做的通透,“至本衙門月台上望闕,設香案”,由禮生引領到任官員行至香案前,行五拜三叩頭禮,即向皇帝行謝恩禮。
隨後接受皂吏、次吏典、屬官、首領官、佐二官的兩拜禮後回禮。
也許劉學文會變更縣衙的人員,但是現在的縣衙的這些人大部分都屬於顧臨淵,算是郭行端給到的饋贈。
縣令第一天上任就這麼結束,顧臨淵也就當看了一個熱鬨。
接下來的兩天都沒有什麼,直至第三天,同樣的套路,縣衙邀請了所有海州有頭有臉的人物到縣衙一聚。
因為李家集體搬遷,現在不知所蹤,王家、齊家成了主力。
顧臨淵所在的誠隆商行則是管家親自帶了一隊人過來遞上了請柬。
顧臨淵接過請柬後,對著坐在旁邊的周明問道:“周大哥,有什麼想法沒?”
周明看到顧臨淵詢問,猜測出顧臨淵想問問自己對縣令這次邀請眾人的看法,於是沉思片刻說道:“不外乎拉攏,確認是否為敵人,為下一步計劃做準備。”
周明的話言簡意賅,但是也是說明縣令做事情的必要性,搞清對手,確認盟友。
“周大哥,你說我這次是展現實力為好,還是低調處事為好?”顧臨淵現在也沒把握新任縣令的態度。
如果真是為了安河村的利益來,那麼就要真槍實戰去乾,不怕明麵的動作,就怕暗地裡的小動作。
如果是為了拉攏顧臨淵,哪怕顧臨淵提出一些過分的要求都會有所應允,但是會劃分出利益給對方。
“大人,現在想這個暫時不管用,還是要看這新任的劉縣令的態度。”周明提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