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安伯,謝謝你能過來送朕最後一程,朕此生無憾了”崇禎最後說道。
崇禎站起身後,重新整理了一下衣衫。
顧臨淵最終開始再問了一遍:“陛下,您真的不和我回去嗎?”
“不用了,朕是大明天子,國破當以身殉國!”
崇禎說到這句話的時候沒有任何表情,他要保留大明皇帝最後的尊嚴。
顧臨淵也起身,警衛員們都看向了崇禎,王承恩站在崇禎附近,輕輕的扶著大明最後的皇帝。
崇禎最後看了一眼皇宮的方向,毅然的用白綾掛在脖頸。
“恭送大明皇帝上路!……”王承恩的淒涼的聲音傳出。
顧臨淵對崇禎行了軍禮,三分鐘後,崇禎停止了掙紮,王承恩也默默的走到了白綾邊,對著顧臨淵說道:
“多謝侯爺能送皇爺,侯爺祝您前程似錦,咱家要去陪著皇爺了。”
說完,王承恩也自縊在老槐樹下。
顧臨淵同樣對王承恩行了一個軍禮,這是對其忠貞的讚揚。
至此,大明最後一個皇帝朱由檢自縊於煤山,身邊僅有太監王承恩跟隨。
顧臨淵並沒有收斂兩人的屍身,那血衣上的字跡還需要李自成親自處理,大明最後的尊嚴也要傳出去。
隨著朱由檢的身亡,大明中央政權宣告滅亡。
京師陷落後,範景文,內閣大學士,入宮未成,投入雙塔寺旁邊的古井而死,倪元璐,戶部尚書,自縊而死。
李邦華、王家彥、孟兆祥、孟章明、施邦曜、淩義渠、吳麟征、周鳳翔、馬世奇、劉理順、汪偉、吳甘來、王章、陳良謨、申佳允、許直、成德、金鉉皆殉國。
“所有人,撤出京師!”顧臨淵說道。
“是。”
在顧臨淵撤出京城不久後,崇禎十七年三月己酉,二十一日,農民軍大規模入城,但是並沒有找到崇禎,於是懸賞黃金萬兩,發動全城軍民四處尋找崇禎。
二十一日午刻,賊卒李才報上崩駕於萬壽山之巾帽局,書血詔於前襟雲:‘自朕失守社稷,無顏冠服終於正寢’。又雲:‘各官俱赴東宮輔之’。
百姓們看到崇禎自縊的屍體還有其留下的遺言“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紛紛落淚。
百姓們想要好好安葬崇禎皇帝,但是李自成卻不允許,命人將崇禎和周皇後的遺體擺放在東華門示眾。
李自成派人用兩塊門板把崇禎皇帝和王承恩的遺體抬到東華門邊:“給錢二十串,市柳木棺殮之。枕土塊,覆以蓬廠,而周後亦從東華門出,置龍文凳上,藉以錦縟,覆以錦被。”
崇禎皇帝去世已經過了半個月的時間了,前來給崇禎送葬的也隻有宦官和百姓,明朝諸位大臣沒有一個敢來給崇禎送行的。
李自成可能也發現這樣做不妥當,不利於安撫城中百姓的情緒,於是又命人將崇禎皇帝夫婦的遺體安葬進了田貴妃的墓中。
在李自成打算羞辱崇禎遺體的時候,顧臨淵就想派人暗中崩了他,天子有天子的死法,李自成這麼做有些失格了。
但是顧臨淵最終放棄了乾預,好在李自成發現了問題,顧臨淵也就放棄了動手的打算,京師的七千多萬的銀兩,不能放棄。
哪怕這些白銀包含了土地珠寶等資產自行折算成白銀,也是一筆海量的財富,顧臨淵還要李自成的拷餉繼續執行下去。
入城初期,李自成下令“敢有傷人及掠人財物婦女者殺無赦”,一度穩定了京城秩序。
李自成接管了明朝中央機構,並要求明朝舊臣前往報到,大部分明朝官員選擇了投降,希望在新朝獲得官職。
李自成入住紫禁城,將明朝的官製、官名迅速改為大順製度,如六政府、弘文館等。
他讓禮政府原禮部)籌備登基大典,試圖通過正式稱帝來獲得天命所歸的合法性,這是他最重要的政治目標之一。
但是好景不長,致命的“追贓助餉”讓之前的製度瞬間崩潰,設立“比餉鎮撫司”,由大將劉宗敏、李過等人主持。
對明朝皇親、勳貴、官員、富商進行係統的拷掠和追贓,根據官職大小規定不同的繳納額度,過程極其殘酷,“夾棍”等酷刑被廣泛使用,無數官員被拷打至死。
雖然獲得了巨量的財富,但是也徹底失去了士大夫階層的人心,原本投降的官員從希望變為絕望和仇恨,為大順政權的統治埋下了致命的禍根。
這也是顧臨淵所希望看到的,待到京師穩定後,顧臨淵派人暗中打探李自成的拷問的餉銀。
另外就是派人通知,開始攻城掠地,攻占徐州,騎兵開始拿下青州府和兗州府,另外通知奚懷之做好政務人員的任職。
徐州是必須拿下的,這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其他地方進入海州的重要城鎮,並且徐州還有著海量的存糧,顧臨淵記得徐州有著淮安府最大的糧倉。
德州第一時間,騎兵第一旅就派兵入駐,顧臨淵又吩咐鐵路鋪設重新規劃,一切以鋪設到京師為主,讓海州的交通局負責鐵路規劃。
至於韃靼的俘虜,這次更加狠辣的用工,隻要沒有累死,那就一直上工。
顧臨淵的命令下發後,海州開始大量整備起來,軍隊開始開拔,所有部門都為此行動起來,兵工廠夜晚的燈光沒有停下,人歇機器不停。
海上的礦石也在加速從碼頭運往鋼鐵廠,通訊的電話線路也在建設。
京師陷落、崇禎殉國的消息傳到明朝的留都南京後,舉朝震驚,但由於崇禎的三個兒子均下落不明,皇位繼承出現真空。
整個南方官僚又陷入了權力的爭奪。
大明南京兵部尚書,參讚機務,控製著陪都、江南和淮揚地區,二月,他曾受崇禎帝命,以督師名義出兵“勤王”。
四月十一日,史可法傳令江南各鎮兵入援,誓師勤王,二十二日聽到京師已被農民軍攻破,北向痛哭,發喪,誓師浦口,欲長驅入京,與農民軍決一死戰。
南京的群僚諸將因兵力不足,不敢與農民軍對抗,紛紛請史可法擇新君以定南都,於是,史可法隻得回到了南京。
喜歡掘明請大家收藏:()掘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