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孫,我們和第五軍一同進攻錦州,大軍最多隻要三天就可以抵達,遼東鎮我們是否順便拿下,現在遼東鎮是一座孤島,當初為了輪戰,這座軍事重鎮並沒有直接拿下,現在時機到了。”
第五軍的政委常翰音對著孫英卓說道。
“這個遼東鎮我早就想拿下了,遼東那邊可是有著一個碼頭,現在海軍已經分兵到了廣東,沒有多餘助力幫助我們拿下遼東的碼頭,這樣,老常,你率一個旅拿下遼東鎮。
我率大軍繼續北上,有什麼問題可以隨時電台聯係,另外拿下遼東後,聯係京師,讓衛戍部隊守護好拿下的城鎮,你們繼續北上和我彙合。”
孫英卓開口道。
“好。”常翰音也同意了孫英卓的想法。
現在的遼東就是第六軍的囊中之物,隨時可以拿下,現在正式命令下發,那麼就沒有必要再拖下去了,他常翰音畢竟也是軍事學院的畢業的高級畢業生,拿下遼東鎮沒有問題。
三線出擊,其中最快接敵的不是第三軍,而是第四軍。
第四軍在軍長鄒瑜的帶領下,由薊州出發,大軍直指昌平州,在命令下發的第二天,就下令進攻昌平州,僅用了半天時間就兵臨居庸關。
居庸關的守軍還是曾經南明的士兵,後來被李自成拉攏後,掛在了李自成的名下,看到大軍前來,第一時間就投降。
不能怪他們投降過快,近半年沒有薪資,要不是心中的責任要他們抵擋清軍,點燃烽火,他們剩餘的這不多的人早就逃跑了。
對於混亂的局勢,居庸關的士兵還在堅守,鄒瑜也是不得不佩服他們。
鄒瑜也沒有問難守衛居庸關的士兵,而是給他們發放了一些路費,讓他們自己回去,鄒瑜則是順利接手居庸關。
第三軍在齊永康的帶領下,大軍出發沿途沒有停歇,直奔山西的大同府而去。
齊永康的策略十分簡單,大同距離京師僅五百裡,最多七天時間就可到達,集中全部兵力拿下大同後,再分散出兵,最難啃的先拿下,剩下的就是最簡單。
皇曆一八六六年七月二十五日,第三軍四萬餘人順利抵達大同城下,此時大同的守軍僅有萬餘,在經曆一個時辰的炮火還有步槍的進攻下,大同守軍投降。
下午三時許,大同已經拿下,齊永康命令軍隊休整,第二日分兵出發,以團為單位,分兵進攻山西各地縣城。
由於李自成把山西的守軍大部分都調動到了太原,除了大同以外,其餘縣城守衛兵力根本不足以守衛城池。
於是第三軍分兵後,不再以團為單位,而是拆分成營。
即便如此,第三軍的攻勢依然凶猛,一路上勢如破竹。
而此時第五軍已經在伍梓銘的帶領下和第六軍剩餘的軍隊距離錦州兩百裡外的建昌縣。
“老孫,你看看錦州的防禦圖,這次清軍可是下了血本啊,據潛伏的暗探彙報,此次清軍光是錦州城內火炮足有四百三十門,加上明朝當初在錦州的火器,加起來更多,守軍就有八萬。
各種防禦器材更是數不勝數,借助錦州城的高大城牆,如果貿然進攻,可能會損失慘重。”
伍梓銘對著孫英卓說道。
這一次錦州城的防禦確實出乎了伍梓銘的預料,這次不像攻打遷安俘虜多爾袞那麼簡單,那時候是因為遷安隻是一個小城,可以用爆破的方式炸開城牆。
錦州可是比遷安大多了,而且城牆高大厚重,還有更寬的護城河,加上城內的防守清軍,可以說是一個烏龜殼。
喜歡掘明請大家收藏:()掘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