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們趕忙把村裡的保長叫來。保長看著眼前的洋人,也是一臉茫然,完全不知道他在說什麼。這時,宋文友站了出來,他雖然有些緊張,但還是鼓起勇氣,連猜帶蒙地充當起了翻譯。經過一番艱難的溝通,大家終於弄清楚了這個洋人的身份和來意。原來,他是一名美國飛行員,是來幫助中國抗日的。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飛機不幸出事,他跳傘時負傷,現在請求村民們幫助他送到有教堂的地方。
得知情況後,保長沒有絲毫猶豫,立刻安排人用擔架小心翼翼地將飛行員抬起來,送往大田區的教堂。一路上,村民們輪流抬著擔架,小心翼翼地前行,生怕再讓飛行員受到一點傷害。到達教堂後,外國傳教士對飛行員進行了簡單的傷口處理,包紮好傷口,喂他喝下一些熱湯,讓他的身體狀況暫時穩定了下來。之後,為了讓飛行員得到更好的救治,保長又安排人用馬將他運送到了昆明。
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這樣的跨國救援行動,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救助行為,它背後蘊含著更為深刻的意義。對於美國飛行員來說,中國村民的幫助是他在異國他鄉絕境中的希望之光,讓他感受到了來自陌生國度人民的善意和溫暖。而對於中國村民而言,救助美國飛行員,是他們對抗日戰爭的一種無聲支持,體現了他們在國家大義麵前的擔當和善良。這種跨越國界的互助,也成為了國際援助在抗戰時期的一個縮影,彰顯了在反法西斯戰爭中,各國人民攜手共進、共同對抗邪惡的堅定信念和深厚情誼。
因為救治參加抗戰的外國友人有功,保長得到了上峰的褒獎,成為了當地的“英雄”。宋文友也跟著沾了光,他的名字在村裡被人們傳頌,一時間,他成為了村裡的“名人”。每當有外人來到村裡,總會有人繪聲繪色地講述宋文友翻譯救助美國飛行員的故事。孩子們也總是圍在宋文友身邊,眼睛裡閃爍著崇拜的光芒,聽他講述與美國飛行員交流的點點滴滴。
時光的車輪滾滾向前,許多曾經的記憶漸漸被歲月的塵埃所掩埋。然而,多年前發生在弄弄溝的那一幕幕,卻如同一把尖銳的刀,深深地刻在了宋文友的心中,成為他一生都無法忘卻的傷痛。
“文革”的風暴,以一種迅猛而又不可阻擋的態勢,席卷了中華大地。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整個社會陷入了一種瘋狂與混亂的狀態。造反派們打著各種旗號,四處揪鬥所謂的“階級敵人”,一時間,人人自危,恐懼的陰霾籠罩著每一個角落。
宋文友所在的弄弄溝,也未能幸免。他家曾是村裡的大戶,很早以前就有“石半溝”“宋半溝”的說法,儘管解放時石家、宋家已經衰敗,但曾經的富有還是讓他們被視為剝削階級。更糟糕的是,宋文友還曾與美國飛行員說過話,這一經曆,在那個敏感的時期,成為了他被批鬥的致命把柄,讓他無端背上了“裡通外國”的嫌疑。
一天,一群氣勢洶洶的造反派闖進了宋文友的家。他們個個神情激動,眼神中透露出一種狂熱和偏執。領頭的造反派,臉上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傲慢,大聲吼道:“宋文友,你這個剝削階級的餘孽,還和外國人勾結,今天你必須老實交代你的罪行!”
宋文友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嚇得臉色蒼白,但他心中明白,自己並沒有做錯任何事情。他鼓起勇氣,大聲反駁道:“我沒有犯罪!當年我救助美國飛行員,是為了抗日,是為了幫助中國,這怎麼能算罪行呢?”
造反派們根本不聽他的解釋,他們一擁而上,將宋文友強行押走。在批鬥現場,宋文友被推到眾人麵前,周圍是一片憤怒的指責聲和謾罵聲。他感到自己仿佛置身於一個黑暗的深淵,孤立無援。
造反派們見宋文友拒不承認莫須有的罪名,便對他施以“土飛機”的折磨。所謂“土飛機”,就是將他的雙手反扳起來,頭往後緊緊抓住,雙腳離地,懸在空中。長時間保持這樣的姿勢,讓宋文友頸脖勒出血痕,腰酸背痛,血脈不暢,四肢僵直。每一分每一秒,對他來說都是一種煎熬,身體的疼痛如同一把把利刃,不斷地切割著他的意誌。
宋文友好幾次昏死過去,但每次醒來,麵對造反派的逼問,他依然咬緊牙關,不肯屈服。他的心中隻有一個信念:自己是清白的,不能承認這荒謬的罪名。在那段黑暗的日子裡,宋文友無數次在痛苦中掙紮,他的身心遭受了極大的摧殘。“土飛機”的恐懼,深深地烙印在了他的心中。
每次被折磨後,宋文友回到家中,身體虛弱得連走路都搖搖晃晃。他的妻子和孩子們,看著他滿身的傷痕,心疼得淚流滿麵。妻子輕輕撫摸著他的傷口,哽咽著說:“文友,你就認了吧,不然他們會把你折磨死的。”宋文友卻堅定地搖了搖頭,說:“我不能認,我要是認了,這一輩子都洗不清了,我不能讓孩子們以後抬不起頭。”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儘管後來造反派們拿他沒辦法,不了了之,但宋文友卻從此落下了病根。他的身體變得越來越虛弱,精神也變得恍惚起來。隻要一提到“飛機”,他就會驚恐萬分,仿佛又回到了那段被折磨的歲月。
隨著時間的流逝,那場“文革”的風暴終於漸漸平息,但它所帶來的傷痛,卻如同深深的傷疤,永遠地留在了宋文友的生命裡,也留在了攀枝花民間的記憶中。
宋文友的身體,在“土飛機”的折磨下,每況愈下。他的腰背總是疼痛難忍,雙腿也時常發軟,走起路來搖搖晃晃,仿佛一陣風就能將他吹倒。曾經那個略懂英語、意氣風發的青年,如今已被病痛和折磨消磨得不成人形。
他的精神狀態更是糟糕。隻要一聽到“飛機”兩個字,他的眼神就會瞬間變得空洞而恐懼,身體也會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他仿佛又回到了那個被批鬥的日子,感受到了“土飛機”帶來的無儘痛苦。有時候,他會突然從夢中驚醒,大汗淋漓,嘴裡大聲呼喊著:“我沒有犯罪,我是冤枉的!”家人和鄰居們看著他的樣子,都心疼不已,卻又無能為力。
在攀枝花的民間,這個故事被人們口口相傳,成為了一段難以忘卻的恐怖記憶。它見證了那個特殊時代的瘋狂與荒誕,也讓後人對和平與正義有了更深的渴望。
這段曆史,就像一麵鏡子,讓我們看到了人性在極端環境下的扭曲與掙紮。它提醒著我們,和平與正義是多麼的珍貴,我們必須時刻珍惜,不能讓這樣的悲劇再次發生。我們要從曆史中吸取教訓,不斷反思,努力維護社會的公平與正義,讓每一個人都能在和平的環境中,自由地生活,追求自己的夢想。
喜歡全國各地恐怖民間故事請大家收藏:()全國各地恐怖民間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