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民間俗稱“鬼節”,正式名稱為中元節。這一天,被認為是地府大門敞開的日子,無數鬼魂會從陰間來到陽間,在人間遊蕩。整個七月,也因此被稱為“鬼月”,彌漫著神秘而又陰森的氣息。
傳說中,從七月初一開始,地府就打開了鬼門,那些無人奉祀的孤魂野鬼紛紛湧出,到陽間來享受人們的供祭。一直到七月的最後一天,鬼門才會重新關閉,這些鬼魂又得返回陰間。而七月十五,作為鬼月中陰氣最重的一天,更是被視為鬼魂活動最為頻繁的時刻。在這一天的子夜時分,據說停留於荒郊野外,便能看到百鬼夜行的奇異景象。百鬼們從奈何橋上過來,冥司點起大紅燈籠引領著他們,浩浩蕩蕩地朝著闊彆已久的陽界前行。正因如此,民間一直流傳著七月十五夜晚不宜外出的說法,生怕撞見那些遊蕩的鬼魂,惹來災禍。
老張,一位在銀川市興慶區開了多年出租車的老司機,每日穿梭於城市的大街小巷,見證著這座城市的日升月落、人來人往。他熟悉這裡的每一條街道,每一個路口,也遇到過形形色色的乘客。
鬼節當晚,和往常一樣,夜幕降臨,老張就出車了。起初,生意還算不錯,他拉了好幾撥客人。有的是剛下班著急回家的上班族,滿臉疲憊地坐在後座上閉目養神;有的是和朋友聚會結束的年輕人,一路上歡聲笑語,談論著今晚的趣事;還有的是外出購物的老人,手裡提著大包小包,熱情地和老張分享著生活裡的瑣事。
然而,忙碌了幾個小時後,老張也漸漸感到疲憊。長時間的駕駛讓他的腰有些酸痛,眼睛也因為一直盯著路況而有些酸澀。但他知道,在這個城市裡,還有許多人在夜晚需要他的車,所以他隻是稍微活動了一下身體,喝了口水,就繼續在街道上尋找下一位乘客。
隨著夜色越來越深,城市的喧囂逐漸被寂靜所取代,隻剩下車輛行駛在馬路上的沙沙聲。老張開著車,不知不覺就行駛到了那條傳說中的路段。
這條路段位於興慶區的邊緣,一邊是茂密幽深的樹林,在微風的吹拂下,枝葉沙沙作響,仿佛在低語著什麼;另一邊則是一條廢棄的鐵路,生鏽的鐵軌在月光下閃爍著冰冷的光,給人一種荒涼而又陰森的感覺。平日裡,就算是白天,這裡的行人也不多,到了晚上,更是鮮有人跡。
就在老張經過這段路時,他不經意間掃了一眼路邊,發現有兩個人影在向他招手。老張心裡猶豫了一下,這麼晚了,在這種地方還有人搭車,著實有些奇怪。但想著順路,而且自己跑了這麼多年車,什麼樣的乘客沒見過,也就沒再多想,緩緩將車停在了兩人身邊。
待兩人走近,老張借著車內昏暗的燈光,看清了他們的模樣,心裡頓時“咯噔”一下。這兩人都穿著一身黑色的衣服,款式十分老舊,像是很多年前的款式,而且衣服上還有一些奇怪的褶皺,仿佛是被揉成一團後又匆忙穿上的。他們的臉色異常蒼白,沒有一絲血色,就像剛從冰窖裡撈出來的一樣,在月光的映照下,泛著詭異的光。眼睛深陷在眼窩裡,眼神空洞無神,沒有焦點,仿佛對周圍的一切都漠不關心,隻是直勾勾地盯著老張。
他們一言不發地打開車門,坐在了後座上。老張下意識地從後視鏡裡看了他們一眼,正好對上其中一人的目光,那一瞬間,老張感覺一股寒意從脊梁骨上升起,全身的寒毛都豎了起來。他想開口問他們要去哪裡,但喉嚨像是被什麼東西哽住了,發不出一點聲音。好不容易緩過神來,老張才結結巴巴地問道:“你……你們要去哪裡?”過了好一會兒,其中一個人才用低沉沙啞的聲音說出了一個地址。老張點了點頭,深吸一口氣,試圖讓自己鎮定下來,然後重新發動了車子。
車子緩緩啟動,老張試圖讓自己專注於開車,不去想後座那兩個奇怪的乘客。但車內的氣氛卻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來,安靜得可怕,隻有車子行駛時發出的輕微嗡嗡聲。老張覺得這種安靜很不正常,平日裡拉乘客,就算乘客不主動說話,車內也會有一些細微的聲音,比如乘客的呼吸聲、衣服的摩擦聲,可現在,除了車子的聲音,他幾乎聽不到任何動靜,仿佛後座坐著的不是兩個人,而是兩尊雕像。
喜歡全國各地恐怖民間故事請大家收藏:()全國各地恐怖民間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