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耀將加密信息轉發給情報部門後,立即召集核心成員召開緊急會議。那條關於廢棄空間站中發現未知武裝殘骸的消息尚未公開,但他知道,重建工作不能再拖。
“和平已經簽了字,但銀河不會因為一紙協議就自動恢複。”他在作戰室內環視眾人,“接下來的每一步,才是真正考驗我們的時候。”
烈風靠在牆邊,雙臂交叉:“有些人還在觀望,覺得現在該休整軍隊,保存實力。幾個邊境勢力已經傳話過來,不願抽調人手參與重建。”
“那就讓他們看看什麼叫‘代價’。”星耀聲音不高,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分量,“派人去通知各主要星域代表,三日內必須提交重建資源調配計劃。誰不交,誰就在下次聯盟會議上解釋原因。”
伊莎貝拉站在數據屏前,指尖劃過幾組修複進度圖表:“太空站和軌道防禦係統的損毀最嚴重。第七區的空間樞紐幾乎完全坍塌,第八區的能量傳導網絡也中斷了。”
“科研組有沒有提出可行方案?”
“有。”她點頭,“他們用舊材料融合新型合金,做出了一種臨時支撐結構,能先恢複基礎運轉。但需要大量人力進場施工。”
星耀當即下令:“調動工程艦隊,優先搶修交通節點。另外,從俘獲的外星裝備裡篩選可用部件,能拆的都拆,不能浪費一點資源。”
命令下達後,聯盟各大星域陸續響應。起初還有些遲疑,但當第一批物資運輸船隊啟程時,越來越多的勢力開始加入。
——
第七區空間站的修複現場,金屬支架在真空中緩緩對接。工人穿梭於斷裂的艙體之間,焊接口噴出短暫的光弧。一名工程師對著通訊器喊話,聲音斷續:“b7區壓力測試完成,結構穩定!可以推進下一階段!”
地麵指揮中心內,烈風盯著屏幕上的進度條,眉頭終於鬆開。他轉身對負責統籌的軍官說:“把這份報告發給總部,再調兩支維修小隊過去支援。”
“可那邊說材料不夠用了。”
“那就從第三儲備庫調。我說過,優先保障關鍵節點。”他頓了頓,“這不是打仗,但比打仗更耗心力。”
與此同時,在曾經被戰火夷平的北辰星地表,第一批安置屋正在搭建。星耀換下軍裝,穿上簡易防護服,親自走進廢墟區域。
一位老人蹲在倒塌的屋簷下,手裡攥著一塊燒焦的木片。他抬頭看到星耀,嘴唇動了動,沒說話。
“房子會重新蓋起來。”星耀在他旁邊蹲下,“學校、醫院、供水係統,都會恢複。不是明天,也不是下個月,但我們一定會做到。”
老人低聲問:“你們走了以後呢?還會有人來搶嗎?”
“隻要我們還在,就不會讓那種事再發生。”
人群漸漸圍攏過來。有人提出電力供應問題,有人擔心地下水汙染。星耀一一記下,當場安排專人跟進。
當晚,他在臨時營地召集團隊複盤。“很多人心裡還是怕的。”他說,“他們不怕苦,怕的是剛建好一切,又被人毀掉。”
伊莎貝拉坐在燈下翻看一份清單:“已經有十二個星球恢複民用通信網絡,十七個啟動農業複耕項目。醫療隊也在向偏遠地區移動。”
“還不夠。”星耀搖頭,“我們要讓所有人看見變化,哪怕隻是多亮一盞燈,多通一條路。”
——
一個月後,第八區的能量塔成功重啟。電流沿著斷裂已久的導管重新流動,城市邊緣的照明係統逐一亮起。居民站在街頭仰頭望著久違的燈光,久久沒有散去。
科研組傳來好消息:他們在修複一座地下能源中樞時,意外激活了一段封閉模塊。裡麵儲存著完整的生態循環技術資料,極可能是戰爭初期為避難所準備的備份。
“這能加快至少三分之一的重建速度。”伊莎貝拉將數據導入主係統,“特彆是空氣淨化和水源再生部分。”
星耀立刻批示:“馬上組織專家團隊破譯,優先應用於重災區。”
然而就在同一天,前線傳來警報——一支巡邏艦隊在第九星域邊緣探測到異常能量波動。初步分析顯示,信號頻率與外星文明某類實驗裝置相似,但不在已知數據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