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耀站在銀河聯盟主星的科研中心頂層,俯瞰著這座城市的燈火。夜幕下的城市依舊繁忙,軌道上穿梭的運輸艦、地麵川流不息的車輛,以及遠處正在重建的軍事基地,都在訴說著和平之後的百廢待興。
“量子穩定共振器的成功隻是一個開始。”他低聲說道,目光落在遠方那片剛剛被穩定下來的空間裂隙區域,“真正的挑戰,是讓這樣的技術成為常態。”
伊莎貝拉站在他身旁,輕輕點頭:“我們已經邁出了第一步,但接下來要做的,是讓它真正融入整個銀河係的發展體係。”
星耀轉頭看了她一眼,嘴角微微揚起:“所以,我打算啟動一項長期的人才培養計劃。”
這句話一出,伊莎貝拉眼中閃過一絲驚訝,隨即又恢複了冷靜。“你是說……係統性地整合全銀河的人才資源?”
“沒錯。”星耀語氣堅定,“戰爭讓我們看清了一個事實——科技才是決定未來的關鍵。而科技的發展,離不開人才。如果我們不能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人才儲備機製,未來的危機還會再次將我們推向邊緣。”
伊莎貝拉沉思片刻,緩緩道:“這需要大量資金和協調工作,各勢力之間原本就存在資源分配上的分歧,你打算怎麼說服他們?”
星耀沒有立刻回答,而是轉身走向會議廳的方向,腳步穩健有力。
“我會親自去跟他們談。”
——
幾天後,星耀的行程安排得滿滿當當。他先後訪問了七個主要星域的行政中心,與當地領導人、教育機構負責人、科研組織代表展開深入交流。
在第三站的一場座談會上,一位來自邊陲星域的學者提出了質疑:“統帥,我們理解人才培養的重要性,但在當前戰後重建階段,許多地方連基礎建設都尚未恢複,是否真的有必要投入如此多資源用於教育?”
星耀坐在長桌一側,聽完問題後,輕輕敲了敲桌麵。
“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他環視全場,“如果今天再來一次類似的危機,我們還能像上次那樣幸運嗎?”
會場陷入短暫沉默。
“我們的勝利,並不是因為我們足夠強大,而是因為我們比敵人更懂得適應變化。”星耀繼續說道,“而這種適應能力,來自於知識、技術和人才的積累。”
那位學者低頭思索了一會兒,最終點了點頭。
星耀見狀,順勢推進:“所以我提議,從戰後重建基金中劃撥一部分預算,設立‘銀河英才發展基金’。這筆資金將專門用於選拔和培養各個領域的優秀人才,包括但不限於科學、工程、管理、軍事等方向。”
他的提議引起了各方興趣,尤其是幾個教育資源相對匱乏的星域代表,紛紛表示願意配合。
會議結束後,伊莎貝拉走到他身邊,輕聲道:“看來你的演講方式也進步了不少。”
星耀笑了笑:“我隻是說了實話。”
——
隨著各項籌備工作的推進,星耀團隊正式發布了《銀河人才遴選標準》,並啟動了第一輪選拔。
選拔範圍覆蓋所有加盟星域,報名人數超過百萬。為了確保公平公正,星耀特彆邀請了由科學家、軍事專家、經濟學家組成的評審委員會,從多個維度對候選人進行綜合評估。
烈風也被臨時調來協助選拔事務,負責安保和後勤保障。他看著一份份候選人的資料,忍不住感歎:“這些人真是五花八門,有十幾歲的天才少年,也有快退休的老工程師。”
“這就是多元化的價值。”伊莎貝拉一邊翻閱數據,一邊解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優勢,關鍵是如何把他們放在合適的位置。”
選拔過程中,確實湧現出不少令人眼前一亮的新人。例如,在邊陲星域的一個偏遠星球上,一名年輕的機械師憑借其自行設計的能量轉換裝置通過初選;還有一位出身平民家庭的數學家,在理論物理模型推演方麵展現出了驚人的天賦。
這些案例被記錄在案,作為後續重點培養對象。
然而,選拔並非一帆風順。部分星域因曆史原因,教育水平參差不齊,導致一些地區的候選人整體表現偏弱。麵對這種情況,星耀果斷做出調整,提出“差異化選拔+定向培養”的新模式。
“我們要做的是發掘潛力,而不是篩選精英。”他在一次內部會議上強調,“隻要具備學習能力和成長空間,就應該給予機會。”
這一理念很快被采納,並在後續幾輪選拔中得到貫徹。
——
人才培養計劃正式啟動後,星耀親自參與課程設置和導師選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