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室內,警報聲尚未完全消散。星耀站在主控台前,目光緊鎖在全息屏幕上那支迅速逼近的艦隊輪廓上。
“調動烈風。”他語氣冷靜而堅定,“讓礦區所有戰艦進入防禦陣型,伊莎貝拉,立即分析這些戰艦的動力係統和武器配置。”
“已經在做了。”伊莎貝拉迅速調出數據庫接口,將敵艦模型放大分析,“動力核心與已知勢力不符,但武器模塊……有些像是我們遠古遺民技術的衍生品。”
星耀眉頭一皺,眼中寒意更濃:“看來,有人已經掌握了部分遠古科技,並試圖用它來破壞我們的合作計劃。”
通訊官再次報告:“對方依舊未回應任何信號,且航速正在提升!”
“不是劫掠者,也不是普通傭兵。”星耀沉聲道,“是衝著資源來的,而且是有備而來。”
他轉身大步走向作戰室,召集了核心將領與工程技術人員。“烈風負責前線防禦,務必拖延時間;伊莎貝拉繼續追蹤敵方來源;同時,啟動礦區應急協議,確保礦脈核心區不被波及。”
一場突如其來的危機打斷了原本穩步發展的節奏,也徹底點燃了遺跡高層對於科技防禦能力的迫切需求。
數日後,當敵艦在礦區外圍被擊退,戰鬥雖未造成重大損失,卻給所有人敲響了警鐘——僅靠軍事力量遠遠不夠,必須加快科技升級的步伐,才能真正立足銀河舞台。
會議廳內,星耀端坐於中央位置,目光掃過眼前來自不同星係、種族、文明背景的科研代表們。
“感謝各位能在如此短時間內前來參加這次交流活動。”他聲音低沉而有力,“剛剛發生的襲擊事件,想必也讓大家意識到,我們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必須同步提升科技實力。隻有掌握核心技術,才能在未來的博弈中立於不敗之地。”
一位來自機械文明的代表點頭道:“確實,單靠傳統戰術和現有武器,很難應對那些掌握了先進科技的敵人。”
“所以,”星耀站起身,走到全息投影前,“我希望通過這次交流,不僅讓大家展示各自的科技成果,更重要的是促成跨領域的合作,推動整個遺跡乃至聯盟的技術躍升。”
話音落下,現場響起一陣掌聲。
交流會的第一天,便是成果展示環節。來自各個星域的科研人員依次登台,展示他們最新的研究成果。
一位人類工程師介紹了一種新型能量轉換裝置,能將高能晶體直接轉化為穩定能源,效率比傳統方法提升了近三成。
“這對我們來說非常關鍵。”伊莎貝拉在一旁低聲對星耀說道,“如果能將這種裝置整合進我們的戰艦動力係統,續航能力將大幅提升。”
另一位外星科學家則展示了他們的量子通信技術,能夠在星際間實現幾乎無延遲的信息傳輸,極大增強了遠程指揮的效率。
然而,隨著展示深入,一些分歧也開始浮現。
“你們的轉換率數據有問題。”一名來自遠星係的研究員質疑道,“如果按照你所說的設計參數,理論上應該會出現嚴重的能量流失。”
展示者臉色微變,但很快冷靜下來:“這是我們最新優化的算法模型,如果你願意,我可以詳細解釋。”
星耀適時介入:“科學的進步,離不開質疑和討論。希望大家以開放的心態去看待彼此的成果,而不是急於否定。”
在他的引導下,爭議逐漸平息,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深入的技術探討。
第二天,交流進入了真正的核心階段——思維碰撞與協作創新。
為了打破語言和專業壁壘,主辦方特彆安排了翻譯係統和跨學科協調員。許多原本互不相識的研究人員,在自由交流區找到了誌同道合的夥伴。
一位研究生物神經網絡的學者,與一名專攻人工智能的工程師展開了一場關於“意識模擬”的深度對話。
“如果我們能將生物神經結構的自我修複機製,融入到人工智能的學習模塊中,會不會創造出一種具備自我進化能力的智能體?”那位學者提出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