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官的聲音還在指揮中心回蕩,星耀的眉頭已經擰成一個結。他快步走到戰術投影屏前,手指一劃,畫麵瞬間切換到敵艦殘骸的位置標記。
“那個裝置……”他低聲道,“調出它的能量波動圖譜。”
伊莎貝拉迅速接入戰場殘留數據,屏幕上浮現出一段不規則的能量波形,頻率跳躍異常,似乎在試圖突破某種加密協議。
“這信號不是普通的求救或定位。”她皺眉分析,“它像是在傳輸某種結構化信息。”
星耀沒有說話,而是盯著那波形看了許久,忽然下令:“封鎖所有對外通信信道,防止信號外泄。”
烈風站在一旁,剛卸下部分作戰裝備,聞言立刻警覺起來:“你是說,他們可能有後手?”
“不是可能。”星耀語氣冷峻,“是一定。”
空氣中彌漫著尚未散儘的硝煙味,戰鬥的餘溫還未消退,但所有人都明白,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很快,技術員從殘骸中提取出完整的裝置樣本,並將其送入遺跡核心實驗室。星耀親自到場監督拆解與分析,全程未發一言,隻是用目光掃視每一個步驟,確保萬無一失。
“這是他們的指揮中樞模塊之一。”伊莎貝拉初步檢測後得出結論,“雖然損壞嚴重,但內部存儲器還保留了一段未完全銷毀的數據流。”
星耀點頭:“還原出來。”
幾小時後,一段模糊的戰鬥日誌被解析出來,內容涉及敵方艦隊的調度指令、攻擊編隊調整以及最關鍵的——一個名為“蜂巢”的術語頻繁出現。
“蜂巢?”烈風皺眉,“聽起來不像普通的指揮係統。”
“更像是某種協同網絡。”伊莎貝拉補充,“類似我們的人工智能指揮輔助係統,但他們的方式更加集中且具有自我學習能力。”
星耀沉思片刻,隨即轉身走向作戰室:“召集所有指揮官,我要進行戰後複盤。”
會議室內,全息投影重現了整場戰鬥的每一個細節。星耀站在中央,神情專注,逐一回顧敵軍的戰術變化、攻擊節奏和兵力調配。
“他們的主攻看似有序,但實際上存在三次明顯的協調延遲。”他指著投影中的幾個關鍵節點,“第一次發生在西北防線交火初期,第二次在突襲小隊繞後時,第三次則是在我們反擊階段。”
眾人凝神聆聽。
“這些延遲時間不長,但在戰場上足以影響局勢。”星耀繼續說道,“更重要的是,它們並非隨機發生,而是集中在‘蜂巢’係統介入後的關鍵時刻。”
“你是說,他們的指揮係統出了問題?”一名副官問道。
“不是出問題,是存在結構性漏洞。”星耀目光銳利,“他們的指揮模式依賴於中央節點的統一調度,一旦這個節點受到乾擾或者數據延遲,整個作戰體係就會短暫紊亂。”
會議室裡陷入短暫沉默。
“如果我們能利用這一點……”伊莎貝拉若有所思。
“沒錯。”星耀點頭,“我們必須找到一種方法,乾擾他們的‘蜂巢’係統,讓他們的協調徹底崩潰。”
接下來的幾天,整個遺跡進入高強度運作狀態。科研團隊日夜不停地分析敵方指揮係統的結構,嘗試破解其核心算法;戰術小組則根據戰場反饋,模擬多種乾擾手段,包括電子脈衝、虛假信號注入和局部頻段壓製等。
新加入的科研人才也在這場緊急任務中展現出非凡的能力。一位名叫林拓的年輕工程師提出了一種基於量子躍遷原理的短距乾擾方案,能夠在極短時間內擾亂敵方係統的數據同步機製。
“如果這個理論可行,我們就能製造出一種便攜式乾擾裝置。”林拓在彙報會上展示他的模型,“雖然無法徹底癱瘓敵方指揮係統,但足夠讓他們在關鍵戰鬥階段失去協調能力。”
星耀聽完後,眼神微動:“你有沒有辦法讓它適應我們的現有武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