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耀站在指揮中心的全息投影前,目光掃過屏幕上跳動的數據流。那道衝天而起的紅光已經消失,但它的影響仍在持續擴散。遺跡外緣的監控係統顯示,多個方向出現了異常能量波動,顯然有新的勢力正在接近。
“他們來了。”他低聲重複著這句話,隨後轉向身後的伊莎貝拉,“你那邊能解析那個信號塔的結構嗎?”
伊莎貝拉迅速調出掃描圖像,眉頭緊鎖:“結構複雜,材料未知,但我們已經提取到了部分數據。它似乎是一種中繼裝置,用於某種……超空間通信。”
“也就是說,他們已經在通知更多的人。”烈風握緊拳頭,語氣中透著不安。
星耀沒有回應,而是轉身麵對在場的將領與後勤主管們:“現在不是討論敵人數量的時候,我們必須立刻行動。防禦隻是第一步,真正的勝利來自於主動出擊——但前提是,我們得先確保自己能夠撐到那一刻。”
會議室內陷入短暫沉默,隨後一名年長的後勤官開口:“統帥,資源儲備方麵我們已經進入緊急狀態。所有物資都已集中調配,但各方需求增長太快,尤其是醫療和能源補給。”
星耀點頭,隨即走到一張巨大的星圖前,手指輕點幾處關鍵節點:“我明白。接下來我們要做的是統籌全局,而不是被動應對。從現在開始,所有資源調配必須由我親自審批,並且優先保障前線戰備與防禦係統升級。”
後勤部門迅速展開行動。新型空間折疊技術被正式啟用,原本需要數日的運輸路線被壓縮至幾個小時。一艘艘裝載著高能燃料、武器模塊和修複設備的貨艦,在折疊航道中穿梭往來,如同銀河中的閃電。
然而,新技術的應用並非一帆風順。首支測試艦隊在躍遷過程中遭遇導航偏移,差點撞上一顆流浪行星。工程師團隊連夜排查問題,最終發現是折疊核心的能量輸出不穩定所致。
“我們需要更精確的校準參數。”負責運輸調度的指揮官皺眉說道,“否則每一次躍遷都是一次賭博。”
“那就把賭注壓在最安全的方案上。”星耀語氣堅定,“調整算法,優先保證穩定性,速度可以稍作犧牲。如果連運輸都不能保障,談何作戰?”
經過連續三十六小時的調試,折疊航道終於趨於穩定。第一批滿載資源的艦隊順利抵達遺跡外圍基地,標誌著這項技術正式投入實戰運用。
與此同時,醫療隊也在緊張籌備。基因修複藥劑的儲備量被提升至曆史最高水平,科研人員日夜輪班,不斷優化合成流程。儘管原材料稀缺,但他們成功找到了幾種替代品,使生產效率提升了近三倍。
“這不僅僅是為了一場戰鬥準備的。”伊莎貝拉站在實驗室中央,看著一排排整齊排列的藥劑瓶,“這些藥劑可能會決定我們在未來幾個月內的生存能力。”
烈風站在她身旁,低頭看著自己的手臂,那裡有一道舊傷疤尚未完全愈合。“如果能在關鍵時刻救下一個人,那就值得。”
“不隻是一個人。”伊莎貝拉輕輕搖頭,“而是一個軍團。”
資源調配會議在第二天清晨召開。各方勢力代表齊聚一堂,氣氛緊張而凝重。每個人都清楚,接下來的分配將直接決定他們的命運。
“我們不能隻看眼前的戰局。”星耀站在會議桌前,目光如炬,“這場戰爭不會在幾天內結束,我們必須為長期消耗做好準備。”
一名來自邊陲星域的指揮官率先提出異議:“可我們的部隊傷亡率已經很高了,再削減補給份額,恐怕會動搖軍心。”
“我理解你的擔憂。”星耀平靜地回應,“但如果你的部隊無法維持戰鬥力,再多的補給也隻是浪費。”
另一名代表則質疑醫療資源的傾斜:“為什麼要把這麼多藥劑集中在主基地?其他區域也需要支援。”
“因為這裡是最後的防線。”星耀指著地圖上的核心區域,“如果我們在這裡失敗,整個銀河都會落入敵手。所以,我們必須把最關鍵的力量部署在最關鍵的位置。”
經過激烈爭論,最終達成了一項折中方案:主基地保留六成資源,其餘四成按比例分配給各外圍據點,並設立快速補給通道,確保戰時能夠迅速調配。
隨著資源調配工作的推進,遺跡的重建也逐步恢複秩序。曾經因戰鬥而受損的建築群開始修複,居民區重新點亮了燈光,街頭巷尾再次傳來孩童的笑聲。
烈風巡視了一圈後回到指揮中心,向星耀彙報情況:“整體局勢比預想的好。雖然還有些地方沒完全恢複,但至少大家看到了希望。”
星耀點頭,目光卻依舊沉重:“希望隻是起點。真正的考驗還在後麵。”
就在這時,通訊器響起,一名偵察員的聲音傳來:“統帥,東南方向的能量波動再次出現,而且這次……比之前更強。”
星耀與伊莎貝拉對視一眼,同時起身走向控製台。
“看來,他們已經等不及了。”
喜歡星耀逆天銀河錄請大家收藏:()星耀逆天銀河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