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終端熄滅後的第三天,星耀召集了聯盟核心成員。
會議廳的長桌旁坐滿了人。烈風靠在椅背上,手臂搭在扶手上,目光掃過在場的每一張臉。伊莎貝拉坐在另一側,手指輕點桌麵,麵前懸浮著一份數據流。星耀站在主位前,沒有立刻開口,而是等所有人安靜下來。
“最近有幾支艦隊靠近邊境。”他直接說道,“身份不明,行動隱秘。他們沒發起攻擊,但也沒通報意圖。”
一名代表皺眉:“這跟我們現在的合作有關?”
“有關。”星耀回答,“外部威脅不會因為我們內部鬆散就停下腳步。越是發展,越要團結。否則一旦開戰,各自為戰,隻會被逐個擊破。”
有人低聲反駁:“我們現在各自都有防禦體係,未必需要捆綁在一起。”
星耀點頭:“你說得對。單看眼前,確實可以自保。可如果敵人同時進攻多個據點呢?誰能支援誰?上次能源站遇襲,如果不是三支隊伍聯合攔截,損失會更大。”
那人沒再說話。
“我提議成立聯合指揮組。”星耀繼續說,“統一調度各勢力的巡邏艦隊,共享情報,遇到緊急情況能快速響應。這不是收權,是提高效率。”
長時間的沉默後,伊莎貝拉開口:“我們可以提供通訊技術支持,確保信息傳輸安全穩定。”
烈風也站了起來:“真打起來,我第一個上。但我不想每次都要等人快打到家門口才動手。”
這句話讓氣氛鬆動了些。幾個原本猶豫的代表開始低聲討論。
最終,方案通過。聯合指揮組將在七日內啟動,由各方派出協調官,總部設在遺跡主控中心。
幾天後,第一項合作項目正式啟動——跨星域物資運輸通道建設。
任務分配會議上,爭議很快出現。
“我們出的人最多,理應拿到更大的份額。”一個勢力代表指著投影圖說道。
“資源調配不是按人數算的。”伊莎貝拉冷靜回應,“要看實際投入和完成進度。你們雖然派了人,但設備落後,效率隻有平均水平的六成。”
對方臉色一沉:“那也不能讓我們白乾。”
星耀翻過一頁報告:“這樣,設立積分製度。每完成一段工程,根據質量、速度和成本核算積分。積分決定後期資源分配比例。監督組由三方組成,互相製約。”
有人還想爭辯,但看到其他勢力已經開始簽字,也隻能跟著同意。
工程開始後,進度比預想快。不同隊伍之間起初配合生疏,但隨著任務推進,交流逐漸順暢。有些團隊主動分享施工經驗,有的則提出優化路線建議。
一次例行巡查中,烈風帶隊勘測一段未開發航道時,在岩層深處發現異常能量讀數。
“不像是自然形成的。”他聯係星耀,“信號很弱,但頻率特殊,有點像某種封存裝置。”
星耀趕到現場,親自查看采集數據。他盯著屏幕看了很久,然後下令:“暫時封鎖區域,不要輕舉妄動。上報指揮組備案,等專家團隊來評估。”
當晚,他在辦公室重新調取遠古遺民的技術檔案,對比信號頻譜。兩者之間存在微弱相似性,但不足以確認關聯。
“先不對外公布。”他對伊莎貝拉說,“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爭奪。”
為了加強彼此了解,星耀安排了一場聯盟內部交流活動。
地點選在遺跡中央廣場。白天進行技術展示,各勢力輪流演示裝備性能和戰術協作流程。傍晚轉入自由交流環節,設有飲食區、訓練模擬艙和小型競技比賽。
起初氣氛還算融洽。但到了對抗演練時,摩擦出現了。
兩支隊伍在模擬戰中發生衝突。一方認為對手違規使用乾擾程序,另一方則指責對方故意拖延時間。爭吵迅速升級,圍觀人群也開始站隊。
烈風第一時間衝進場地,分開雙方隊長。
“這裡是交流,不是鬥毆。”他的聲音不大,但在場的人都聽清了,“你們代表的是整個聯盟的臉麵。”
星耀隨後趕到,讓雙方陳述經過。聽完後他說:“規則寫得很清楚,違規與否由裁判組裁定。現在你們有兩個選擇:接受裁決,或者退出後續合作項目。”
沒人願意退出。爭執最終平息。
之後的活動中,組織方增加了更多協作類項目。比如聯合防禦推演、跨隊列編組訓練等。參與者必須與不同勢力的人組隊完成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