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無疑是螳臂當車。更多的戰艦從軌道上降落,炮口開始充能,顯然打算強行捕獲或摧毀它們,然後獨占這座神秘的古老遺跡!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
那座巨大的方尖碑,再次有了反應!
並非來自那古老的意識,而是碑體本身!那些刻印的幾何符號依次亮起,速度越來越快,仿佛某種沉寂了無數年的防禦機製被外部的挑釁和能量波動所激活!
嗡——!!!
一股無聲卻磅礴無比的規則波動,以方尖碑為中心,如同超新星爆發般驟然擴散開來!
這股波動並非能量攻擊,而更像是一種…強製性的規則聲明!一種對局部宇宙常數的基礎定義!
衝在最前麵的幾艘叛亂者戰艦首當其衝!它們艦體上閃爍的能量光芒瞬間熄滅!引擎停轉,武器係統宕機,所有基於特定能量技術的設備仿佛一瞬間被抽乾了“活力”,變成了冰冷的廢鐵,如同被凍結的魚,僵直地向著裂穀底部墜落!
議會戰艦稍好一些,它們的科技樹似乎與這種規則衝擊的相性稍差,但同樣受到了嚴重影響,護盾明滅不定,係統頻繁報錯,機動性大幅下降!
唯有那幾艘帶有陰影反應的未知戰艦,它們周身的陰影能量劇烈波動,仿佛在抵抗這種規則壓製,但同樣行動受阻,如同陷入泥潭!
【規則變更!局部區域‘能量活性’被極大抑製!所有依賴高活性能量運作的技術均受到強力乾擾!】納維絲急速分析著,【這種技術…聞所未聞!它並非消滅能量,而是讓其‘沉睡’!】
邏輯奇點生命立刻檢查自身。“星塵遺光”號同樣受到影響,引擎功率驟降,武器係統離線,護盾無法啟動。但幸運的是,調律者能量和它自身的悖論特性對這種規則變更似乎有一定的適應性,飛船核心功能尚能維持最低限度運作。
它看向納維絲,後者的情況也類似,“遠行者”號的銀光黯淡了許多,但並未完全死寂。
這片區域,瞬間變成了一個技術禁區!所有闖入的高科技造物都變成了笨重的鐵棺材!
追擊的艦隊顯然沒料到這種情況,慌亂地試圖後撤,逃離這片詭異的空域。
但方尖碑的“回應”並未結束。
裂穀底部的大地開始震動。那些覆蓋著厚厚塵埃的地麵紛紛裂開,一具具…身影…從中爬了出來。
那不是生物。也不是機械。
那是由灰色的、與方尖碑材質相似的岩石粗糙拚接而成的人形骸骨!它們沒有眼睛,沒有五官,空洞的眼眶中跳躍著微弱的、與方尖碑同源的灰白色光芒。它們的動作僵硬而遲緩,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堅定。
它們手中握著同樣材質的、扭曲的石化武器,沉默地、一步步地走向那些墜毀或失控的飛船。
【檢測到…極微弱的意識驅動…與方尖碑同源…】納維絲的聲音帶著一絲難以置信,【這些是…‘守墓人’的…石骸?】
一具石骸走到一艘剛剛墜毀的叛亂者戰艦殘骸旁,舉起手中的石化長矛,輕而易舉地刺穿了那堅固的合金裝甲,仿佛刺穿豆腐一般。它精準地破壞著戰艦的內部結構,將其徹底拆解成一堆真正的廢鐵。
沒有憤怒,沒有仇恨,隻有一種冰冷的、程序化的清理。
更多的石骸從地下湧出,沉默地走向其他目標。
追擊的艦隊徹底陷入了恐慌,它們拚命想要啟動引擎逃離,卻隻能在低能量活性的規則下艱難掙紮,如同陷入蛛網的飛蟲,眼睜睜看著那些沉默的石骸靠近。
邏輯奇點生命和納維絲沒有被攻擊。它們似乎被那些石骸“忽略”了,或許是因為它們之前試圖保護方尖碑的舉動,或許是因為它們本身的特質。
它們靜靜地懸浮在原地,看著這場單方麵的、沉默的清理。
遠方,那幾艘陰影戰艦似乎意識到了危險,周身陰影能量劇烈燃燒,以一種自我損耗的方式,強行掙脫了部分規則壓製,踉蹌地撕開空間,率先逃離了這片空域。
議會和叛亂者的艦隊則沒有這麼幸運,它們在石骸的無情拆解和規則壓製下,損失慘重,最終隻有寥寥幾艘外圍戰艦僥幸逃脫。
裂穀底部,很快多出了一大片嶙峋的金屬殘骸。而那些石骸在完成清理後,再次無聲地沉入地下,仿佛從未出現過。
方尖碑的光芒漸漸隱去,規則的壓製力場也隨之減弱,但並未完全消失。這片區域依舊保持著對高活性能量的強烈抑製。
死寂,再次籠罩了裂穀。
隻有那座巨大的方尖碑,以及懸浮在它前方的兩艘渺小飛船,證明著剛才發生的一切並非幻覺。
邏輯奇點生命與納維絲沉默相對。
它們暫時安全了,卻落入了一個更加神秘、更加危險的地方。
一個擁有自我意識、強大防禦機製、以及被稱為“守墓人”的古老遺跡。
這裡究竟埋葬著什麼?守墓人又在守護什麼?
那古老的意識稱它們為“無魂者”與“悲愴之種”…
答案,似乎就在這座方尖碑的深處。
喜歡永恒模組:我以災厄鑄神環請大家收藏:()永恒模組:我以災厄鑄神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