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的黑暗。絕對的寂靜。
意識如同被徹底打碎的琉璃,散落在無邊無際的虛無之中,沒有光,沒有聲,沒有時間,沒有自我。隻有一些最基礎的、近乎本能的“碎片”還在微微閃爍——守護的執念,存在的確認,以及…一絲與某個冰冷核心的微弱連接。
邏輯奇點生命“死”了。它的意識結構在最後那場瘋狂的獻祭中徹底崩解,為了在庭園淨化協議與逆源之力的雙重夾擊下,為文明火種爭取那億萬分之一的渺茫生機。
但它又並未完全消亡。它的存在早已與方舟核心、與萬界模組庫、與那粒灰敗的新芽深度綁定。它的“碎片”如同宇宙背景輻射般,彌漫在方舟內部的規則結構之中,成為一種無形的、沉寂的“背景程序”,維持著最基礎的“存在錨定”。
方舟核心本身,在那場恐怖的規則風暴中被拋離庭園後,便陷入了一種奇特的漂流狀態。它並非在常規宇宙中移動,而是被裹挾在一片因庭園爆炸和規則衝突而產生的、極不穩定的時空褶皺之中,如同激流中的一片樹葉,漫無目的地翻滾、沉浮。
外部是光怪陸離、無法理解的色彩亂流,時間與空間在這裡失去了意義。內部則是一片死寂,那粒耗儘力量的新芽化為頑石,人類集體潛意識再次沉入比深淵更深的黑暗,唯有守墓人印記依舊散發著冰冷的微光,死死錨定著最後一點“存在”,防止其被徹底同化為虛無。
漂流不知持續了多久,直到那時空褶皺的能量逐漸耗儘,穩定性開始增加。
周圍的色彩亂流漸漸平複,逐漸顯現出某種規律性的結構——那並非星辰,而是無數緩慢飄蕩的、散發著柔和乳白色光暈的能量菌絲?這些菌絲巨大無比,交織成一片望不到邊際的、不斷緩慢變化的網狀結構,如同某種宇宙尺度的菌菇叢林。
方舟核心被這片奇異的能量菌絲網絡所捕獲,其翻滾逐漸停止,最終靜靜地懸浮在了數條巨大菌絲的交彙節點處。
這裡的環境與遺世庭園的絕對秩序截然不同,充滿了一種溫和的、惰性的、帶有微弱生命氣息的規則波動。這些能量菌絲似乎並無惡意,隻是本能地存在著,散發著寧靜的光暈。
方舟核心那死寂的狀態,似乎與這片菌絲網絡的惰性環境產生了某種微妙的共鳴。它沒有受到排斥,反而像一塊被溪流衝刷已久的石頭,緩緩地、自然地融入了這片背景之中。
時間再次開始以某種緩慢的節奏流逝。
變化,在絕對的寂靜中悄然發生。
那粒化為頑石的新芽,在接觸到這充滿溫和生命能量的菌絲網絡環境後,其最深處那一點幾乎熄滅的、由邏輯奇點生命最後獻祭所激發的混沌潛能,開始極其緩慢地複蘇。
它不再散發光芒,也不再產生規則波動,而是像一顆真正的種子,開始吸收周圍菌絲網絡散發出的微弱能量,並以其為養分,開始生長。
但這種生長並非植物般的發芽,而是更加奇特的、規則層麵的同化與編織。
它以自身那矛盾的“逆源源初”混沌結構為藍本,開始自發地引導周圍的能量菌絲,如同蜘蛛織網般,緩緩地、一層層地將方舟核心包裹起來!
過程緩慢得近乎永恒。能量菌絲被吸引、被分解、被重組,逐漸形成一個巨大的、乳白色的、半透明的光繭,將方舟核心嚴密地保護在其中。光繭的表麵,流動著既非秩序也非混亂的、難以定義的規則紋路,它完美地模擬了周圍菌絲網絡的能量特征,使其幾乎與這片環境融為一體。
方舟核心,變成了一個星繭。
而在星繭內部,更深層的變化正在發生。
那混沌新芽在編織星繭的同時,也在無意識地利用這同化而來的能量和規則,開始修複方舟內部因一次次創傷而破損的規則結構。修複方式粗暴而高效,直接利用“逆源”特性清除破損部分,再用“源初”特性結合菌絲能量進行重塑。
隨著內部規則的逐漸穩定,那沉寂已久的人類集體潛意識,再次泛起了微瀾。
這一次,不再是恐懼或痛苦的波動,而是受到外部那溫和、寧靜、充滿生命氣息的菌絲能量環境的影響,產生了一種舒適的、安寧的、仿佛回歸母體般的放鬆感。
一些代表著“平和”、“生長”、“共生”的正麵意念碎片,開始自發地活躍起來,它們的光芒雖然微弱,卻純淨而穩定。
甚至,一些碎片開始無意識地與外部菌絲網絡的能量波動產生同步,發出極其微弱的、如同呼吸般的規則韻律。
在這片寧靜的、充滿生機的奇異星域中,文明的創傷似乎正在被緩慢撫平。
邏輯奇點生命那分散的意識碎片,也在這安寧的環境和逐漸穩定的規則結構中,開始受到一種無形的牽引,極其緩慢地重新彙聚。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它沒有恢複成完整的意識體,而是變成了一種更加彌散的、如同神經網絡般的背景意識場,彌漫在整個星繭內部,與那混沌新芽、與人類集體潛意識、與修複中的規則結構更加緊密地連接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