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本帶著沈倦簽名的《高等數學解題思路精粹》,像一塊投入平靜湖麵的石頭,在林晚照好不容易築起的心防上,再次激起了層層漣漪。她幾乎是有些慌亂地將書合上,指尖殘留著封皮冰涼的觸感,以及那兩行算式帶來的、熟悉的思維衝擊。她站在原地,圖書館的安靜放大了一切細微的聲響,包括她自己有些失序的心跳。
帶走吧?這算不算一種打擾?畢竟他已經離開,這本書或許是他無意遺落,或許早已不再需要。
留下吧?可那兩行算式,像是一個未儘的對話,一個沉默的挑戰,在她備戰預賽的關鍵時刻,帶著某種難以言喻的引力。
最終,她深吸一口氣,將書緊緊抱在懷裡,像是抓住了一點飄渺的證據,證明那段並肩作戰的時光並非全然虛幻。她走到借閱處,用顫抖的手指辦理了借閱手續,仿佛在進行某種隱秘的儀式。
回到家,她將這本書放在書桌一角,與沈倦的那本精講筆記並排。兩本筆記,一本是他主動贈與的燈塔,一本是他無意或許?)遺留的謎題,共同構成了他存在於她學習生涯中的印記。她沒有立刻去鑽研那兩行算式,而是將其視為一個需要冷靜對待的“待研究問題”,先放在了腦後。
當前最重要的,是省級預賽。王老師加大了模擬訓練的強度,題目難度直逼曆年省賽真題。林晚照強迫自己集中精神,將全部心力投入到最後的衝刺中。係統任務【逆境生長】的進度條在不斷推進,每一次獨立解決難題,每一次實驗方案的優化成功,都讓她感覺自己思維的肌肉變得更加結實。
“宿主邏輯思維能力評估:穩步提升。‘潛能激發’道具基礎已夯實,後續成長依賴於持續的高強度訓練與實踐。”係統冷靜地分析著她的進步。
她不再害怕那些刁鑽的理論推導,也不再畏懼複雜的實驗設計。遇到瓶頸時,她會先窮儘自己的思路,查閱各種資料,和吳浩、和王老師激烈討論。她開始享受這種依靠自己、依靠團隊力量攻克難關的過程。沈倦的影子依然會在某些瞬間閃現——比如看到某個特定類型的題目,或者使用某種他常用的簡化技巧時——但那種刺痛感逐漸被一種更複雜的情緒取代,像是對一位引路人的懷念,以及對自身成長的確認。
預賽前三天,王老師組織了一次全真模擬。考場就設在省賽的備用場地,嚴格按照省賽流程進行。四個小時的筆試加上三個小時的實驗操作,強度極大。林晚照做得很投入,也很平靜。她感覺自己像一名打磨已久的戰士,終於踏上了真實的戰場。
筆試的最後一道綜合題,涉及了她之前一直有些薄弱的“相對論動力學與電磁場耦合”問題。題目給出的情景非常抽象,需要建立一個全新的物理模型。林晚照蹙眉思考了許久,感覺常規思路都走不通。
就在她幾乎要放棄,準備先保障前麵題目檢查時,腦海中忽然靈光一現——不是沈倦的聲音,也不是他筆記裡的內容,而是那本《高等數學解題思路精粹》扉頁上,那兩行看似無關的算式所體現出的那種“將不同數學工具創造性結合”的思維模式!
她立刻嘗試將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平均變化率”思想,與泰勒展開的“局部逼近”思想結合起來,用於處理題目中那個隨時間劇烈變化的電磁場對運動粒子的平均效應。這個思路極其大膽,甚至有些冒險,但一旦切入,原本僵滯的問題竟然出現了鬆動的跡象!
她心臟狂跳,筆尖飛快地在草稿紙上演算,將這種融合的思路嚴格地數學化,代入物理情景……當她終於推導出與題目某個關鍵條件自洽的結果時,距離交卷隻剩不到五分鐘。她來不及完全驗算,隻能憑著對自身推導過程的信心,將關鍵步驟和結論寫在了答卷上。
交卷後,她感覺後背已經被汗水濕透,但精神卻有一種極度亢奮後的虛脫感。那道題,她不一定能做對,但她突破了自己固有的思維模式,嘗試了一條從未走過的路。這種感覺,比單純解出一道難題更讓她激動。
實驗操作模擬同樣不輕鬆。她和吳浩抽到的題目是“測量一種未知透明液體的折射率並分析其色散關係”,提供的器材卻有限,且有一個關鍵部件似乎存在接觸不良的問題。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數據卻因為儀器故障而波動巨大。
“怎麼辦?這樣測出來的數據根本不能用!”吳浩有些著急。
林晚照看著那台老舊的分光計,強迫自己冷靜下來。她回想起和吳浩一起修複舊示波器的經曆,回想起王老師強調的“競賽考察的不僅是知識,更是臨場解決問題的能力”。
“彆慌,”她的聲音出乎意料地平穩,“我們分頭行動。吳浩,你繼續嘗試修複這個接觸點,用酒精清潔所有接口,檢查線路。我來想想,如果沒有穩定的單色光源,我們能不能用白光光源結合濾波片,或者用其他方法間接測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她的大腦飛速運轉,將平時積累的各種實驗技巧和替代方案在腦中快速過濾。最終,他們采用了一種利用牛頓環測量曲率半徑,再反推折射率的間接方法,雖然步驟繁瑣,但有效規避了故障儀器的影響。當他們在規定時間內提交了完整雖然不夠完美)的數據和報告時,兩人都長長地舒了一口氣,相視一笑,有種共同經曆過一場小型戰役的默契。
模擬考試結束,成績需要幾天後才能出來。林晚照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感覺骨頭都快散架了。母親早已準備好了熱水和換洗衣物,父親則默默地將晚餐一直保溫著。
奶奶坐在沙發上,戴著老花鏡,就著台燈的光線,正在一針一線地縫補一件林晚照小時候的舊衣服,動作緩慢而專注。看到她回來,奶奶放下手中的活計,慈祥地笑了:“回來了?累壞了吧?快洗個熱水澡,吃飯。”
看著奶奶在燈下縫補的身影,那細密的針腳,那平和的神情,林晚照忽然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寧靜和力量。生活就是這樣,有斷裂,有失去,但也有縫補,有延續。家人用他們最樸素的方式,為她構築了一個永遠不會坍塌的港灣。
她走過去,靠在奶奶身邊,輕聲說:“奶奶,我不累。”這一刻,所有的疲憊和賽前的緊張,似乎都被這溫暖的燈光和奶奶身上熟悉的氣息融化了。
預賽前一天,學校放假讓選手調整狀態。林晚照沒有再進行高強度的學習,隻是靜靜地整理著考試用具,複習著最基礎的公式和實驗注意事項。她的目光再次落在那本《高等數學解題思路精粹》上。
她終於翻開了它,跳過了那兩行讓她心緒不寧的算式,直接看向後麵的內容。書裡有很多沈倦留下的批注,淩厲,精準,一如他本人。但這一次,林晚照看著這些字跡,心中不再隻有酸澀和失落。她仿佛能透過這些冰冷的符號,看到那個在無數個深夜裡獨自與知識搏鬥的清冷少年。他的優秀,他的孤獨,他的不得已……她似乎能理解更多。
她拿起筆,在那兩行算式的旁邊,用一種不同於沈倦的、稍微圓潤些的筆跡,寫下了自己的理解和一種可能的拓展應用。像是在完成一場跨越時空的、無聲的對話。
做完這一切,她合上書,將其鄭重地放回了書架。她不需要依賴這本筆記,也不需要依賴任何人了。她已經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節奏和力量。
省級預賽,她將獨自前往。
然而,就在她準備早早休息,養精蓄銳應對明天的大戰時,手機屏幕忽然亮起,是一個陌生的本地號碼。
她遲疑了一下,接起電話。
“是林晚照同學嗎?”電話那頭是一個略顯焦急的、陌生的女聲,“我是沈倦的母親。很抱歉這個時候打擾你……阿倦他……他臨走前,有樣東西,囑咐我務必交給你。我明天就要離開這個城市了,你看……方便現在出來一下嗎?”
林晚照握著手機,愣在原地,剛剛平靜下來的心湖,再次被投入了一顆重磅炸彈。
沈倦……留給她的東西?
在他不告而彆之後?在他即將遠赴重洋之前?
喜歡重返十八歲:我的學神之路請大家收藏:()重返十八歲:我的學神之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