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亞生物”的指控如同一顆投入學術界的深水炸彈,掀起了滔天巨浪。“數據造假”、“非法人體實驗”,每一個詞都觸動著最敏感的神經,尤其是牽扯到陳建國這樣的知名學者和沈氏集團這樣的龐然大物。輿論開始發酵,質疑和猜測如同病毒般蔓延,連z大的校園論壇都出現了各種捕風捉影的帖子。
安全屋內的氣氛凝重得如同暴風雨前的低壓。陳教授傳來的被篡改的“數據片段”,偽造得極其逼真,甚至利用了林晚照和沈倦在項目早期進行算法測試時產生的一些真實、但已被後續迭代廢棄的中間數據,將其與完全虛構的“臨床數據”強行關聯,用心極其險惡。
公開答辯,定在一周後,由學校學術委員會與國際學術倫理委員會聯合舉行,全程對外公開。這不僅僅是一場學術辯論,更是一場關乎名譽、前途,甚至可能涉及法律責任的生死之戰。
【終極挑戰任務觸發:『清白的勳章』】
【任務說明:在公開答辯中,成功駁斥所有不實指控,澄清事實真相,扞衛項目及個人學術清白。】
【任務要求:準備無可辯駁的證據鏈;在答辯現場清晰、有力地完成陳述與質詢環節;獲得學術委員會至少三分之二成員的認可。】
【任務獎勵:係統積分+1500,【真理之辯被動)】狀態永久提升邏輯思辨與臨場應變能力),【學術聲望隱性)】大幅提升並轉化為實質影響力,特殊稱號【清白扞衛者】。】
【失敗懲罰:身敗名裂,項目終止,綁定對象處境雪上加霜,係統部分功能凍結。】
前所未有的高壓任務,失敗的後果不堪設想。林晚照看著係統麵板,深吸一口氣,眼中燃起的是絕不認輸的火焰。
“他們想從數據和倫理層麵擊垮我們,”沈倦的聲音冷靜得如同冰原,他指著屏幕上那些被篡改的數據,“那我們就從這兩個方麵,徹底粉碎他們的謊言。”
分工立刻明確。沈倦憑借他對沈氏集團內部運作和“諾亞生物”手段的了解,負責追查數據偽造的技術細節和可能的信息泄露源頭,同時動用他所能聯係到的一切資源,尋找對方可能留下的破綻。而林晚照,則依托她對項目核心算法和數據處理全過程的絕對熟悉,負責重構完整、真實、無可挑剔的數據鏈,並準備應對最嚴苛的學術質詢。
這七天,安全屋變成了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巨大的白板上畫滿了複雜的數據流向圖、時間線和邏輯推導。打印出來的論文、代碼、實驗記錄堆積如山。兩人幾乎不眠不休,困了就輪流在沙發上靠一會兒,餓了就吃速食食品。
林晚照將所有數據重新在【記憶宮殿】中進行梳理、校驗,利用【邏輯編織者】狀態構建起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證據體係。她反複模擬答辯現場可能遇到的刁鑽問題,推演每一種應對策略。沈倦則不斷帶來外部調查的最新進展,他將‘觀察者’提供的線索、自己暗中調查的結果,與林晚照整理的數據相互印證,逐漸拚湊出“諾亞生物”偽造數據、構陷栽贓的完整鏈條。
高強度的工作和壓力下,兩人都肉眼可見地消瘦下去,但眼神卻愈發銳利明亮。他們像兩個精密咬合的齒輪,在巨大的壓力下高速運轉,配合得天衣無縫。有時,在深夜,當林晚照因為一個技術難點而眉頭緊鎖時,沈倦會默默遞上一杯熱牛奶,然後用簡潔的語言點出關鍵;有時,當沈倦因為外部調查受阻而氣息冷冽時,林晚照會輕輕握住他的手,無聲地傳遞著支持。
這種在絕境中相互支撐、彼此照亮的情感,比熱戀期的甜蜜更加刻骨銘心。
答辯前三天,一個意想不到的訪客來到了安全屋——林晚照的父母。
當林晚照通過門禁係統看到站在樓下、提著保溫桶、一臉擔憂的父母時,她的眼淚差點奪眶而出。她看向沈倦,沈倦點了點頭,示意助理放行。
“晚照!”媽媽一進門就緊緊抱住了她,聲音哽咽,“你這孩子……出了這麼大的事,怎麼不跟家裡說!我們在新聞上看到那些亂七八糟的報道,心都快跳出來了!”
爸爸站在一旁,眉頭緊鎖,看著女兒明顯瘦削的臉龐和眼下的青黑,又看了看站在她身旁、同樣憔悴卻身姿挺拔的沈倦,重重歎了口氣:“你們兩個……唉!”
林晚照拉著父母坐下,儘量用平靜的語氣,將事情的來龍去脈省略了最危險的部分)告訴了他們,重點強調了項目的正當性和對方指控的荒謬。
“……所以,爸,媽,我們沒有做錯任何事。一周後的答辯,我們會證明一切。”林晚照看著父母,眼神清澈而堅定。
媽媽抹著眼淚,緊緊握著她的手:“媽相信你!我女兒是什麼樣的人,媽最清楚!你就是太要強了,什麼事都自己扛……”
爸爸沉默了很久,最終,他抬起頭,目光掃過林晚照,最終落在沈倦身上,語氣沉重卻帶著一種決斷:“事情到了這一步,躲是沒用的。晚照,爸爸沒什麼大本事,但一輩子行得正坐得直,我相信我的女兒。你們需要家裡做什麼,儘管開口。就算……就算最後結果不好,這個家,也永遠是你們的後盾。”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樸實無華卻重若千斤的話語,像一道暖流,瞬間衝垮了林晚照連日來強裝的堅強堡壘。她的淚水終於忍不住滾落下來。沈倦默默遞上紙巾,看向林父林母的目光裡,充滿了感激與敬意。
父母帶來的不僅僅是家鄉菜的溫暖,更是毫無條件的信任和最堅實的港灣。這份親情的支撐,成了林晚照迎接最終挑戰的、最寶貴的力量源泉。
公開答辯日,終於到來。
z大最大的報告廳座無虛席,前排是神色嚴肅的學術委員會成員和國際倫理委員會代表,後麵是黑壓壓的媒體記者、學校師生以及各方關注此事的人群。氣氛凝重得仿佛能擰出水來。
林晚照和沈倦穿著簡潔正式的服裝,並肩坐在陳述席上。她的手心有些冰涼,但當她側頭看到沈倦平靜無波、仿佛蘊含著風暴的側臉,以及他桌下悄然伸過來、緊緊握住她的手時,所有的不安都奇異地沉澱下來。
陳教授首先做了項目概述,強調了其重大的潛在醫學價值。然後,輪到了“諾亞生物”的代表發言,對方言辭激烈,出示了那些精心偽造的“證據”,將林晚照和沈倦描述為為了學術成果不擇手段、甚至可能涉及倫理犯罪的“幫凶”。
台下響起一片嘩然和竊竊私語。
壓力如同實質般壓在肩上。
輪到他們陳述了。
沈倦率先起身,他沒有急於辯解,而是用冷靜到近乎殘酷的語氣,開始逐幀分析對方提供的“證據”圖片和文檔,從圖像處理的微小瑕疵、到元數據的時間戳矛盾、再到數據生成邏輯與項目實際算法根本對不上的致命漏洞……他用縝密的邏輯和無可辯駁的技術細節,如同外科手術般,將對方精心構建的謊言一層層剝開,暴露其內在的千瘡百孔。他的聲音不高,卻帶著一種強大的、令人信服的力量。
接著,林晚照站了起來。她調出了自己重構的、完整的數據鏈和算法演進過程,從最初的測試數據,到每一次迭代優化的記錄,再到最終穩定版本的性能指標,所有步驟清晰可查,邏輯閉環完美。她重點闡述了算法設計中嚴格遵循的倫理邊界,以及所有數據來源的合法性與匿名化處理流程。她的陳述條理清晰,數據翔實,麵對委員會成員犀利的質詢,她對答如流,引用的文獻和推導過程精準得令人驚歎。
兩人一個負責揭露謊言,一個負責展示真相,配合得天衣無縫。報告廳內最初的低語和質疑聲漸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被嚴謹和事實所折服的安靜。
當林晚照展示出她如何利用算法,從公開的、匿名的醫療數據庫中海量數據中,識彆出與奶奶發病前類似的、極其微弱的異常信號特征,並強調這僅僅是“相關性探索”而非“人體實驗”,其最終目的是為了開發更早、更無創的疾病預警工具時,現場許多人的眼神都變了。那不僅僅是學術上的認可,更帶上了對人性和未來的期待。
答辯持續了整整四個小時。
當學術委員會主席最終敲下木槌,宣布休庭合議時,林晚照和沈倦幾乎虛脫。他們相互扶持著走下陳述席,才發現後背已被冷汗浸濕。
等待最終宣判的時間,漫長而煎熬。
然而,就在合議結束前,沈倦的手機收到了一條來自未知號碼的緊急信息,內容讓他瞳孔驟縮:
「小心!沈家內部有人與‘諾亞’達成秘密交易,目標可能不僅是項目,還包括在最終裁決前……讓你徹底失去發聲能力!」
喜歡重返十八歲:我的學神之路請大家收藏:()重返十八歲:我的學神之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