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笑了笑,沒有繞彎子,坦蕩地迎上馬桂芳探究的目光。
“馬姨您真是火眼金睛,什麼都瞞不過您。”
她往前湊了湊,“送錢是真,求您幫忙也是真。”
馬桂芳放下茶杯,似笑非笑地看著她:“說來聽聽。”
“我們小組,缺人了。”林晚言簡意賅。
“缺人?”馬桂芳愣了一下,“你們不是才要來幾個人嗎?怎麼又缺了?”
“今兒早上,我們試著推出了新早點,肉夾饃。備了三百個,不到一個鐘頭,就賣光了。”
林晚的聲音清脆,帶著掩不住的興奮。
“我跟劉師傅他們商量了一下,明天準備五百個。”
“可眼下的人手,彆說五百個,就是再多做一百個都夠嗆。”
馬桂芳沒說話,隻是靜靜地聽著。
辦公室裡隻剩下牆上掛鐘“滴答”的聲響。
三百個,一個鐘頭。
這幾個字在她腦子裡轉了轉,她當了這麼多年主任,對數字的敏感度遠超常人。
這背後代表的利潤和市場需求,她心裡跟明鏡似的。
“所以,”林晚繼續說道,“我想跟您申請,再招幾個臨時工。”
“臨時工?”
“對,”林晚點了點頭,把早就盤算好的計劃和盤托出。
“按天算錢,一天一塊錢。先招五個,要是人勤快、乾活踏實,以後可以考慮轉成咱們加工小組的正式工。”
一天一塊錢!
馬桂芳捏著茶缸的手指緊了緊。
這個工資,比國營廠裡不少正式工的日薪都高了。
這丫頭,手筆可真不小。
就在這時,辦公室的門被敲響,會計小劉抱著賬本和一遝收據走了進來。
他臉上還帶著沒散去的震驚,走路都有點飄。
“馬……馬主任,賬和錢都對上了,一分不差。”
他把收據遞過去,眼神卻忍不住往林晚身上瞟。
七百多塊的管理費!
他們街道辦下頭大大小小十幾個掛靠的集體小組,一個月交的管理費加起來,還沒這個“紅星加工小組”一家多。
這哪裡是加工小組,這簡直就是個會下金蛋的雞!
馬桂芳接過收據,看都沒看,直接推到林晚麵前。
“丫頭,你接著說。”
林晚的目光真誠,“我想著咱們街道有不少待業青年,還有些家庭困難的嫂子大姐。”
“要是能讓她們來幫忙,既解決了我們人手不足的問題,也算是給您分憂,給街道減負。”
這話說的,簡直說到了馬桂芳的心坎裡。
她最頭疼的是什麼?
不就是這些待業青年的安置問題嗎?
三天兩頭有家長找上門來,哭天抹淚,她嘴皮子都快磨破了。
林晚這丫頭,不僅會賺錢,還會辦事,更會說話。
她把一個純粹的商業需求,包裝成了一個為政府排憂解難的民生項目。
讓人想拒絕都找不到理由。
旁邊的劉會計聽得眼珠子都快瞪出來了。
這小林老板前腳剛交了七百多的“巨款”。
後腳就要拉著街道辦一起“致富”了?
還一天一塊錢!
他一個堂堂的街道辦會計,一個月工資也就四十出頭,算下來一天一塊三毛多點。
人家一個臨時工就快趕上他了!
馬桂芳,身體向後靠在椅背上,十指交叉,沉吟了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