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門”基地,超維計算中心。
與“蔚藍”深海之下的絕望和混亂截然不同,這裡是一片極致秩序與理性構築的領域。
無數冷卻管道如同銀色血脈,滋養著中央那龐大而靜謐的【伏羲】與【蚩尤】生物主腦集群。
空氣中彌漫著低溫帶來的微涼和某種奇特的、如同雨後竹林般的清新氣息——這是高度活躍的靈能回路與生物基質相互作用產生的副產物。
林風站在主控台前,眼中布滿了血絲,但瞳孔深處卻燃燒著近乎亢奮的光芒。
他的手指在虛擬鍵盤上快得幾乎留下殘影,與兩台主腦進行著常人無法理解的高速交互。
周圍,數十名來自地球及各殖民地的頂尖科學家部分為全息投影)同樣全神貫注,處理著海嘯般湧來的數據流。
殖民擴張帶來的壓力,如同最熾烈的熔爐,反而極大地催化了人類科技的進化速度。
來自不同極端環境的需求——希望星的地質鑽探、潘多拉的生物對抗、幽淵星的隱蔽觀察、“蔚藍”的深海抗壓、乃至“新家園”的遠程探測——形成了無數個技術突破的爆發點。
而這些突破點產生的海量數據和奇思妙想,正通過星際網絡,源源不斷地彙聚到【伏羲】和【蚩尤】這裡,被分析、提煉、重組、推演!
“報告!基於‘希望藍晶’共振原理和潘多拉奇異生物信息素編碼方式,新型超導材料‘幽弦’的理論模型完成!
【伏羲】模擬顯示,其臨界溫度和電流承載能力將是現有材料的三十倍以上!”
“收到!立刻將參數發送至材料合成部,啟動首批試驗性製備!”
“【蚩尤】基於‘蔚藍’事故數據及幽淵星提供的遠古耐壓結構模型,優化了大型空間結構應力分布算法版本7.0,已上傳至各殖民地工程網絡!”
“好!通知‘金烏’船塢和所有殖民地建設部門,立即應用新算法進行結構安全複核!”
突破如同井噴般發生。人工智能、材料學、能源係統、生物工程……幾乎每一個領域都在以驚人的速度迭代。
而最引人矚目的突破,發生在通訊領域。
一名年輕的研究員激動地幾乎語無倫次:“林……林工!【伏羲】剛剛完成了對月球‘靜海之眼’遺跡中那段異常量子糾纏信號的最終破譯!我們……我們可能找到了超越現有超光速通訊的方法!”
所有人的目光瞬間聚焦過來。
現有的量子通訊基於量子糾纏)雖然超光速,但需要預先分配糾纏粒子對,且難以實現任意點對點的實時通訊,更像是一種超光速的“電報”。
而“靜海之眼”那段信號中蘊含的某種奇特量子編碼方式,似乎指向了一種更為玄奧的原理——並非利用糾纏,而是直接對時空的某種底層泡沫結構進行“調製”,實現信息的瞬時傳遞!其理論極限,可能是真正意義上的、無視距離的超距通訊!
“我們將其暫命名為‘時空漣漪通訊’,”研究員努力平複呼吸,“雖然目前隻能理解其皮毛,模擬出的發生器體積龐大且極不穩定,但……但這扇門,已經被推開了!”
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未來人類艦隊即使在最遙遠的深空,也能與地球實現近乎無延遲的指揮協同!意味著各殖民地之間的聯絡將不再有滯後!這意味著戰略層麵的絕對信息優勢!
整個控製中心沸騰了!就連林風,也感到一陣難以言喻的激動。這不僅僅是技術的進步,這近乎是觸摸到了宇宙的某種底層規則!
然而,在這全球性乃至星際性)的技術狂歡背後,一股潛流正在悄然湧動。
地球,華夏,西北某地下指揮中心。
一場級彆極高的閉門會議正在舉行。與會者並非全是軍方或政府官員,還包括了許多頂尖科學家、大型國企負責人、乃至一些德高望重的學者。
全息屏幕上,正展示著近年來一係列技術突破的溯源分析圖。一個清晰而驚人的趨勢呈現出來:
超過70的顛覆性技術,其核心突破點或關鍵靈感,均直接源於華夏主導的項目——“南天門”計劃、“燭龍”能源、月背遺跡研究、“啟明”計劃、以及由華夏科學家主導解析的“靜海之眼”和遠古基因編碼。
屏幕上另一組數據則顯示,在同盟資源調配中,華夏及其緊密關聯的殖民地希望星、幽淵星等)承擔了超過50的“金烏”計劃資源上繳任務,而一些其他盟國和殖民地則貢獻有限,甚至在某些技術合作中設置壁壘。
一位白發蒼蒼的老院士緩緩開口,聲音沉穩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力量:“同誌們,形勢已經很清楚了。我們並非要否定同盟的重要性,麵對‘清理程序’,人類必須團結。
但是,當前的同盟架構,效率低下,內耗嚴重。許多關鍵技術的共享和轉化,因政治扯皮和某些勢力的私心而步履維艱。”
“反觀我們自身,”他切換畫麵,顯示出華夏本土及各華夏殖民地的生產效率、技術轉化率、社會動員能力的數據,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我們的體係,在應對生存危機時,展現出了更高的效率、更強的凝聚力和更遠的戰略眼光。我們的人才,我們的文化,我們的組織方式,才是這些技術得以爆發的基礎!”
“我們必須思考,”另一位身著戎裝的將軍接口道,“在確保同盟整體戰略的前提下,如何更好地保障我們自身文明分支的利益和安全?如何讓我們的技術優勢,更快、更直接地轉化為我們整體的生存優勢,而不是在無休止的協調和妥協中被稀釋?”
會議的主題逐漸明確:在人類同盟的大框架下,尋求華夏文明圈包括地球華夏本土及主要由華夏後裔開拓、文化同源的希望星、幽淵星等殖民地)更高程度的技術自治、資源協調自治和戰略決策自主權。
他們主張,成立一個名為“炎黃共同體”的內部協調機製,在同盟章程允許的範圍內,優先實現共同體內部的技術共享、資源調劑和人才流動,形成更高效的“小循環”,以更好地支撐整個同盟的“大循環”。
“同根同種,文化同源,麵臨生存危機時,我們更應信任彼此,凝聚力量。”會議主持人最後總結道,“這不是分裂,而是為了更有效地生存,也是為了在未來不可避免的同盟內部博弈中,掌握更多的話語權,確保我們的文明傳承和利益不受損。”
會議決議被嚴格加密,通過一條獨立於同盟通用網絡的、絕密級的量子通訊鏈路運用了部分最新突破的技術)發送往希望星和幽淵星。
李振邦和白銳幾乎同時收到了這份來自“根”的密訊。
李振邦看著屏幕上“炎黃共同體”的構想,沉默良久。他想起了“金烏”征調時的艱難,想起了星際理事會上與其他代表的爭執。最終,他緩緩點了點頭。
白銳則隻是淡淡地掃了一眼,便將信息歸檔。於他而言,這不過是理性計算下的最優解。高效、可控、減少不確定性,符合邏輯。
一場靜悄悄的變革正在醞釀。技術爆炸帶來的不僅是力量的提升,也悄然改變了人類文明內部的力量格局和凝聚力模式。在星際同盟的宏大敘事之下,基於文化、血脈和利益的更小、更緊密的團體,正在本能地尋求自保與自強之道。
同根同種的呼喚,在冰冷的宇宙深空中,似乎蘊含著一種古老而堅韌的力量。
喜歡開局手搓eva,嚇哭校花請大家收藏:()開局手搓eva,嚇哭校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