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作業內容,便是尋找演天的實體服務器具體坐標。
不過具體的操作內容僅由啟明號內兩名操作員完成,外交人員僅在遇到可溝通外星生物時進行溝通。
至於為何不與海麵上的母船進行作業內容的溝通。
原因很簡單。
海麵上可沒有海底這般寂靜。
距離深淵一號13海裡的中層防禦圈內,導彈驅逐艦、護衛艦、電子偵察船、補給艦、遠洋拖船共計五艘艦艇環形警戒,直升機在10公裡範圍內進行反潛巡邏。
一艘漆黑的潛艇在海平麵下靜默。
海平麵目前並沒有目視除夏國外的其餘船隻,但是在電子偵察船的雷達顯示屏中,30海裡外的紅點可不少。
而且不少是打著截取啟明號信號的主意,所以首次下潛絕大部分作業任務均由駕駛員自主判斷完成。
“目前位置在c區網格b7,垂推70功率緩升,目標高度:距底80米。主推微速0.3節,航向275°”
“激活前視避障聲呐,掃描著陸區半徑300米扇形區。啟動底部多波束聲呐,建立初始地形模型,並與此前繪製全地形圖進行比對……”
在直徑僅有1.8米的耐壓艙內,人均麵積僅有0.4平方米。
首次跟隨深潛器下潛的外交人員雖然做好了心理準備,但是長時間在如此狹小、黑暗、寂靜的空間裡,心裡難免會產生焦慮。
即便如此,外交人員神情依然保持如常,安靜地坐在比飛機經濟艙座位還要狹小的空間裡等待著。
兩名駕駛員井然有序地按照計劃進行儀器操作,屏幕中深藍色背景逐漸出現紅色斷崖,最新的地形圖正在設備的幫助下快速繪製。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
啟明號在挑戰者深淵南坡進行地形圖的繪製以及比對。
然而,除了自然地形的差彆外,並沒有在新繪製的地形圖中發現異常情況。
“砰!”
一聲悶響通過深潛器結構傳導傳入三人的耳中,應力傳感器亮起紅色警報燈。
“碰撞警報!切斷主推電源,開啟全向製動——橫推反向70,垂推維持當前深度。”
主駕駛員迅速在控製台輸入補償指令,整個過程耗時不到十秒,啟明號便懸停在原地。
副駕駛員第一時間對各項數據進行檢測:“主動避障聲呐無目標回波!被動水聽器未捕獲異常聲源!激光雷達掃描清潔……外殼應力傳感器顯示撞擊點位於右舷機械臂基座。”
所有探測係統均未偵測到前方有異常物體,但是啟明號實打實地撞上什麼東西。
一時間,耐壓艙內的氣氛緊張起來。
這可不是1萬米的高空,而是1萬米的深海,此刻艙外傳感器實測壓力為109.2兆帕,約等於1078個標準大氣壓。
任何一點意外都將導致啟明號的損壞。
外交人員屏息看著駕駛員,安靜地等待。
主駕駛員愣了一瞬,先是檢查啟明號儀表,在確認各項數據正常後,又快速在電子預案係統中尋找。
片刻後,主駕駛員說道:“執行計劃e——機械臂探查程序。我控製推進器微操,你使用機械臂尋找並抓取相關物體。”
“是。”
“開啟矢量噴口補償並保持穩定,偏移量控製在2厘米以內。”
“機械臂啟動,開啟末端照明與4k微距攝像…正在掃描撞擊區域。”
外交人員也緊張地望向觀察窗外,即便有照明設備,四周依舊一片空曠,連一條魚都沒看見,更不要說物體了。
副駕駛員操控機械臂緩緩伸出,根據儀表上提示的信息,在目標區域試圖抓取什麼。
在經曆數次失敗和微調後,機械臂再次嘗試抓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