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自適應可變彎度機翼的材料還是交由李文彬以及他的團隊,在完成新的超導材料後繼續跟進。
也是從那天起,吳柏笙在接下來一段日子裡,幾乎沒在羅布泊實驗綜合體看見方硯樵的身影,就連他的團隊也離開了實驗室。
每次路過空無一人的實驗室時,吳柏笙總會停下來嘟囔一句:“也不知道老方又在忙什麼。”
距離羅布泊實驗綜合體以北200公裡的露天試驗場。
數名佩戴紅色臂章的戰士正躲在坦克模型下方挖出的壕溝中休息。
突然,一陣刺耳的螺旋槳聲音從遠到近快速變大。
“是穿越機!”
領頭的士兵想也沒想,直接從胸前摸出一顆圓柱形的黑色手雷,拇指熟練地找到標有數字“1”的機械按鈕,從戰壕中探出頭快速觀察。
遠處,2架穿越機攜帶訓練彈以極高的速度低空抵近。
“擋板!”
領頭的士兵大喊一聲,大拇指直接按下機械按鈕,並將手中的黑色手雷向著穿越機的方向全力投擲。
下一瞬,領頭的士兵被身後的戰友猛地拉回戰壕之中,另一名戰友衝到最前方,用金屬擋板死死抵住洞口。
“砰。”
一聲爆炸聲響起,四周歸於平靜。
緊隨其後是兩道物體掉落在地麵的聲音。
穿越機螺旋槳巨大的噪聲也消失得無影無蹤。
被部署在坦克模型下方的蓋革計數器一直安靜地工作著。
與此同時,遠離戰場約1000公裡的天空中出現了六爺的身影。
不過六爺很友好,掛了六枚沒有型號的白色導彈。
在抵達預定坐標後,六枚導彈離架,發動機點火,向著1000公裡外的目標前進。
“洞兩報告,所有導彈順利離架,發動機點火正常,初始彈道穩定,數據鏈移交。”
“數據鏈接管成功,導彈進入中段巡航。”
確認無誤後,六爺的駕駛員大幅度壓杆,調轉機頭返航。
距離預定打擊地點約200公裡的位置,數架大型無人機,下方掛載著一個方形盒子,向著預定目標飛行。
演習指揮部。
各大軍區派來的代表正圍著方硯樵和他的團隊。
“小型電磁手雷相比起傳統的手雷,額外附加了瞬時磁場脈衝,能癱瘓半徑5米內未屏蔽的電子設備。不過針對做好屏蔽措施的光纖無人機效果有限,建議先使用多管火箭炮,對敵方陣地進行一輪飽和式電磁覆蓋打擊。”
“相比起小型電磁手雷僅有3克的裝藥量,新型火箭彈的彈頭裝藥量達到300克,爆炸威力略弱於傳統火箭彈。”
“但是爆炸後,產生的瞬時磁場脈衝覆蓋以爆炸點為中心,半徑50米的範圍。”
一名陸軍代表提問道:“方老,能說一下兩種武器的成本嗎?”
“因為工業化生產線尚未完成搭建,這些武器都是實驗室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