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也不是所有項目都進展順利的。
羅布泊實驗綜合體。
當初申請了1000塊聲子晶體的中年男子劉學軍。
他負責的無創深部腫瘤治療係統,遇到了一個無解的瓶頸。
“教授,這是最新的ct掃描結果。實驗的小白鼠體內,腫瘤已經縮小或消失的區域再次出現新的腫瘤陰影,並且這個陰影在一次次的掃描中持續增大。”一名研究人員拿著一疊報告單,彙報道。
劉學軍接過報告單仔細查看,在確認數據無誤後,所有的無奈化作一道不甘地歎息。
電腦屏保圖片,正是無創深部腫瘤治療係統的原型機。
是一張高1米、長3米、寬3米的巨大治療床,因為是原型機的緣故,線路、電路板直接暴露在外,方便技術人員實時進行修改。
原型機的兩側部署了數十台可以沿治療床滑動的小型機械臂,機械臂內部安裝有聲子晶體。
在劉學軍的設想中,未來的病人隻需要躺在治療床上,機械臂便會為病人檢查並進行治療,如同維護機器人一般。
後續的無創全身腫瘤治療艙,則會將大量聲子晶體集成環形軌道,病人隻需要躺在治療床上,上方的環形軌道就會對病人進行實時掃描並清除病變細胞。
真正將科幻中治療床搬到現實之中。
很可惜,現實是殘酷的。
針對普通的癌症,無創深部腫瘤治療係統的確有奇效,但是針對小細胞肺癌等極難治愈的癌症,原型機雖然可以無創、快速地清理癌細胞,
但也隻能做到臨床上認為的完全清除癌細胞,無法做到字麵意義上的完全清除。
“教授,通過聲子晶體將特定頻率的機械波聚焦,在腫瘤細胞內引發劇烈的空化效應和共振,從而物理性地撕裂細胞膜,這種方法的確有奇效。但是……”
“我知道,”劉學軍語氣低落地補充道:“問題出在腫瘤異質性上,設備對那部分處於靜止期、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腫瘤乾細胞效果有限。”
“除非,我們能將成像設備的分辨率提高到原子級或近原子級……”
研究人員猶豫了一瞬,說道:“教授,我聽說核磁共振儀實驗室的原型機已經能做到了,要不我去問問?到時候我們去ai實驗室重新定製能夠識彆最細微的異常模式的ai,屆時一定能做到字麵意義上完全清除癌細胞。”
劉學軍擺了擺手,拒絕道:“不用了,國家下了命令,原子級探測設備暫時禁止用於生物實驗。”
“為什麼?”研究人員不解地問道。
“我問過了,負責人告訴我,即使不考慮量子效應,任何探測行為本身都是一種乾擾。”
“而新設備為了達到原子級的分辨率,探測粒子需要極高的能量,會直接改變或摧毀設備正在觀察的脆弱生物分子。”
“也就是說,我們在觀察細胞的同時,可能已經殺死了它,或者誘導它發生改變。”
“屆時,治療床不再是治療床,而是一台貨真價實的殺人於無形的設備。”劉學軍解釋道。
劉學軍將目光投向電腦屏幕,雖然有些不舍,但是治療床的極限隻能如此了。
之後將會出現在高交會上,交由企業對原型機進行臨床驗證以及產業化,起碼在普通的良性腫瘤治療上,有了巨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