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的是,劉學軍的設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
答辯的那天,劉學軍非但沒有插隊成功,還險些被人以上一個項目已經完成為由挖角。
而造成這一切的原因,正是逐漸完善的磁單極子相關理論。
進而催生出了超導態的對立麵——超導超流態。
相比起夏國當前擁有的兩種常溫常壓超導材料,新提出的超導超流態還具有零磁阻的特性,並基於該特性提出了可用於磁單極子陣列製作的超導鏡像法。
磁單極子控製實驗室裡。
無塵實驗室內的第三代原子3d打印機正在按照圖紙進行新材料的打印。
相比起第一代原子3d打印機,第三代在體積上絲毫沒有縮小,反而大了整整一圈,但打印速度比第一代提高了30。
“所以說,磁單極子陣列的實際大小,僅有一立方厘米?”孟維平詢問道。
“對,”趙國梁有些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解釋道:“要不是原子級排布的風險太大,實際體積可以更小,現在僅僅是納米級,而且有很多保護措施,最壞的情況就是陣列結構損壞,磁單極子被存儲器重新回收。”
“老趙啊,你應該知道我說的不是這個。”孟維平指了指自己麵前的設計圖,語氣加重了些許。
趙國梁看著圖紙,訕訕一笑道:“老孟啊,理論研究方麵,人與人之間還是有差距的,這點我的確不及周淩琛,誰能想到真正的陣列那麼小呢?”
孟維平沉默不語。
此前聽聞趙國梁去研究理論,深知理論先行的孟維平,多次打探未來磁單極子陣列的大小。
當時趙國梁給出的最小尺寸是1立方米,也就是1立方米內放有100顆磁單極子。
當然,這是理論。
所以孟維平團隊針對多軸原子3d打印機進行了多種情況的設計,大到10立方米,小到1立方米都做了設計,並在虛擬世界中完成了驗證。
現在你告訴孟維平,能裝入100顆磁單極子的控製陣列,實際大小隻有1立方厘米?
那此前提前設計的方案算什麼?
算孟維平院士勤奮?
這一刻,孟維平深刻體會到了乙方的不容易。
“老趙啊,接下來幾天你好像都是被休假了吧?”孟維平不經意間問了一句。
“對,小型化密集陣列的研究需要新設備的支持,還在等後勤調配設備。”趙國梁解釋道。
“小型化密集陣列?”
聽到這個名詞的時候,孟維平愣了一瞬,詢問道:“磁單極子的?”
“對,方硯樵負責的介子炮你還記得吧?”趙國梁反問道。
“記得。”
介子炮當前已經在虛擬世界完成了近百次的版本迭代,真正做到了蒸發小行星的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