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透鏡效應、愛因斯坦環、事件視界,80的可能性是個黑洞。”趕來協助的李文斌喃喃自語道。
“不過……”
李文斌蹲下身體,看向裝置與地板的接觸麵。
能看見裝置與接觸麵的間隙。
用手輕輕推動裝置。
裝置卻紋絲不動。
快遞站經過多次改造,如今使用三型穩態鈦合金鋪裝,雖然能硬抗隕石,但麵對黑洞這種大質量天體卻是無可奈何。
從智能眼鏡呈現的數據來看,黑洞直徑約1厘米,根據理論推算,質量約為藍星總質量的56。
理論上,裝置出現的瞬間就會平滑地穿透地板,直達藍星的地心。
不過考慮到是幕後一方送來的物品,可能使用了某種引力屏蔽技術。
思索片刻,李文斌繼續說道:“但不排除是模擬黑洞或者引力透鏡效應模型,如果要驗證,我建議在其他星係打開裝置進行觀測。”
“不然的話……”
李文斌猶豫了一瞬,補充道:“如果真的是黑洞,預估3秒左右,藍星就會被撕裂成無數的碎片,成為黑洞的吸積盤。”
行動小組負責人眼睛瞪得老大,一臉震驚地看著裝置,訕訕一笑道:“局長,你這禮物……嗯……挺彆致的。”
“啊?這是禮物?!”李文斌臉上露出比負責人還要震驚的表情,連聲音都高了幾度。
果然,進入宇宙後,很多詞彙都需要重新定義一下,例如禮物?
察覺到氣氛不太對,李文斌咳嗽一聲,摸著自己還算茂盛的頭發,打著哈哈說道:“我也是第一次看見有人送禮物送黑洞的,過於貴重了些。”
嗯,重是字麵意義上的重。
陳戰揉著太陽穴,無聲地歎息。
半晌,陳戰語氣平靜地問道:“黑洞對現在的科學界有用嗎?”
李文斌點頭如搗蒜。
隻見他推了推鼻梁上的智能眼鏡,用最簡單易懂的話語解釋道:“先說能源部分,我們當前科技庫中關於黑洞能源的技術路線一共有五種。”
“其中潮汐力差發電已經在虛擬世界中進行相關材料的驗證,而利用吸積盤物質的引力能和黑洞的旋轉能也完成了理論推導,在等待算力硬件的進一步突破以及一個貨真價實的黑洞。”
說著這裡,李文斌的目光看向裝置中絕對黑暗的圓球。
停頓了一瞬,李文斌繼續說道:“第四種則是霍金輻射,不過,這個技術路線爭議比較大,之前開過幾次會議,現在還沒得到比較統一的結論。”
行動小組負責人好奇地問道:“為什麼?不是說黑洞會源源不斷地產生霍金輻射嗎?按理說應該是最容易利用的。”
李文斌撓了撓腦袋,有些尷尬地說道:“說起來你可能不信,我們還沒有直接觀測到霍金輻射,你們之前去星際戰場,攜帶的物品裡就有一台專用的觀測設備,很可惜,沒觀測到相關數據。所以,霍金輻射是一種理論預言。”
“而且黑洞越大,霍金輻射越弱,如果裝置裡麵的黑洞是真貨,每秒的霍金輻射連燈泡都點不亮。”
“黑洞太小,瞬時霍金輻射的利用率又太低,也就一直沒有下文了。”
負責人一副長知識的模樣,腦子裡在思考要不要多塞點組員讓李文斌教授幫忙帶一下。
陳戰點了點頭,說道:“好,後續我會讓智囊團跟進。”
……
月宮城。
紀熵感覺天都塌下來了。
自己也就隨口說說要把黑洞給陳戰大哥當禮物送過。
沒想到燼昭這個缺心眼,真的送了一個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