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文化節的餘溫還未散去,校園裡又掀起了一場新的思想風暴。
那是個周五的傍晚,我正準備去圖書館,卻被陳默一把拉住:“彆去了,中心廣場有場辯論,聽說很精彩。”
“什麼辯論?”
“關於中國該走什麼道路的。”陳默的眼睛閃著光,“物理係和哲學係的學生吵起來了,現在圍觀的人越來越多。”
我們趕到中心廣場時,那裡已經裡三層外三層圍滿了人。人群中央,一個戴著厚眼鏡的男生正激動地揮舞著手臂:“..。計劃經濟已經證明是死路一條!隻有全麵市場化,才能解放生產力!”
“荒謬!”一個紮著馬尾的女生立即反駁,“完全市場化會導致兩極分化,蘇聯的教訓還不夠深刻嗎?”
我認出那個戴眼鏡的男生是物理係的才子李振華,以推崇西方經濟學聞名;而反駁他的女生是哲學係的蘇曉梅,據說是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
“喲,這不是我們的學生代表嗎?”趙瑞龍不知什麼時候出現在我們身邊,嘴角帶著慣有的戲謔笑容,“怎麼不去準備你的下一篇演講稿,跑來湊這個熱鬨?”
“聽聽不同的聲音沒什麼不好。”陳默認真地說。
“不同的聲音?”趙瑞龍壓低聲音,“我勸你們離遠點。這種敏感話題,小心惹火上身。”
就在這時,辯論突然升級了。
李振華提高了音量:“你們這些守舊派,根本不懂什麼是現代化!日本、韓國、新加坡,哪個不是靠市場經濟騰飛的?再看看我們,還在為姓社姓資爭論不休!”
“你這是典型的崇洋媚外!”蘇曉梅氣得臉色發紅,“中國的國情特殊,怎麼能照搬西方模式?”
圍觀的人群開始騷動,有人鼓掌,有人喝倒彩。我看到幾個老師模樣的人在人群外圍交頭接耳,表情嚴肅。
“要出事了。”趙瑞龍輕聲說,“這種話題太敏感。”
果然,一個穿著中山裝的中年男子擠進人群:“同學們,不要再爭論了!這種話題不適合公開討論!”
“為什麼不能討論?”李振華不服氣,“學術自由不是我們大學的傳統嗎?”
“就是!”幾個學生附和道,“憑什麼不能討論?”
場麵開始失控。更多的人加入辯論,聲音越來越大,觀點也越來越極端。有人開始喊口號,有人在高唱國際歌。
“走吧。”趙瑞龍拉了拉我的衣袖,“再待下去要惹麻煩了。”
陳默卻站在原地不動:“我覺得他們說得有道理。大學就應該允許不同觀點的碰撞。”
“碰撞?”趙瑞龍冷笑,“你太天真了。知道現在是什麼時期嗎?知道學校最近在抓什麼嗎?”
就在這時,我看到了沈清薇。她安靜地站在人群外圍,眉頭微蹙。我們的目光在空中相遇,她輕輕搖了搖頭,示意我離開。
但已經晚了。學校的保安人員開始驅散人群,幾個學生乾部拿著筆記本在記錄著什麼。
“完了,”趙瑞龍歎了口氣,“這下要秋後算賬了。”
第二天,果然出事了。
係輔導員把我們三個叫到辦公室,臉色鐵青:“昨天你們去中心廣場了?”
我們點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