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的作息時間精確得像瑞士鐘表。
早晨七點半,林致遠準時踏入政策研究室。辦公室內已經彌漫著茶香和報紙的油墨味——老科員們總是提前到崗,用這種方式開啟一天的工作。
“小林,早啊。”張主任端著茶杯,站在窗前做伸展運動,“今天有什麼安排?”
“主任早。”林致遠放下公文包,“上午要完成鄉鎮企業會議的材料彙總,下午去會議中心檢查會場布置。”
張主任點點頭:“周副秘書長很重視這次會議,各個環節都要仔細。你年輕,多跑跑腿。”
這話聽著平常,林致遠卻品出了深意。在體製內,“年輕”既是優勢也是短板——意味著要多乾活,但也意味著有更多學習機會。
八點整,辦公室的電話開始此起彼伏地響起。林致遠剛翻開文件,內線電話就亮了。
“小林,來我辦公室一趟。”是周副秘書長的聲音。
林致遠趕緊放下手頭工作,小跑著來到領導辦公室。周汝信正在批閱文件,頭也不抬地說:“坐。會議議程我看了,有個問題。”
他抽出其中一頁:“基層代表發言環節,時間安排太短。每個人十分鐘,能講出什麼實質內容?延長到二十分鐘。”
“可是副秘書長,會議總時長已經...”
“壓縮領導講話時間。”周汝信乾脆利落,“每個領導減五分鐘,問題就解決了。”
林致遠暗自佩服。這就是領導的藝術——懂得什麼該減,什麼該加。
回到辦公室,他立即修改議程。這時,趙瑞龍打來電話。
“致遠,聽說你在籌備鄉鎮企業會議?我們發改委有個新材料,要不要給你送過去?”
林致遠心中警鈴大作。趙瑞龍所謂的“新材料”,往往夾帶私貨。上次他提供的資料裡,就暗戳戳地推薦了幾家與他關係密切的企業。
“謝謝瑞龍,會議材料已經定稿了,下次有機會再合作。”
掛斷電話,林致遠搖搖頭。趙瑞龍總是這樣,把人際關係當成交易,把工作機會當成籌碼。
上午十點,是每天固定的“茶歇時間”。老科員們聚在一起,端著茶杯閒聊。這是辦公室裡最鮮活的信息交換場所。
“聽說劉省長要去中央黨校學習半年?”
“可不是嘛,這下周副秘書長的壓力就小了。”
“錢老書記的孫子要結婚了,在省賓館擺酒...”
林致遠默默聽著,不參與討論。王老師告誡過他:在機關,多聽少說,尤其不要議論領導。
但今天的話題引起了他的注意。
“這次鄉鎮企業會議,聽說要出台新政策?”資料室的老李問道。
“是啊,”張主任抿了口茶,“可能要放開私營企業準入領域。這可是個大動作。”
林致遠心中一動。如果真如張主任所說,那這次會議的意義就非同一般了。
午飯後,他前往會議中心檢查布置。剛出政府大院,就遇見了前來找他的沈清薇。
“你怎麼來了?”林致遠又驚又喜。
沈清薇舉了舉手中的飯盒:“今天學校放假,給你做了點好吃的。聽說你最近總是加班。”
兩人在政府大院外的長椅上坐下。飯盒裡是林致遠最愛吃的紅燒肉和青菜,還冒著熱氣。
“你們政府大院,看著真威嚴。”沈清薇望著氣派的辦公樓,“在裡麵工作,壓力大嗎?”
林致遠扒了口飯,含糊地說:“還好,就是節奏比較固定。”
“我爹說,體製內最重要的是跟對人。”沈清薇輕聲說,“他有個學生在省委辦公廳,因為站錯隊,現在在檔案室坐冷板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