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_三國:開局係統送趙雲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4章(1 / 2)

待蔡邕離席,伍奎正色道:"公達兄當真甘作亂世旁觀者?甘願在洛陽做個默默無聞的文人,與這些附庸風雅之徒廝混?"言下之意,正是欲招攬荀攸相助。若能得此良謀,既能完善大計,又可省卻功德點,豈非美事?

然荀攸始終神色淡然:"德瑜兄美意心領。隻是如今天機未至,恕難從命。"

"唉,看來與先生終究緣淺。"伍奎難掩失落。

見其情真意切,荀攸欲言又止,終是低聲道:"若他日將軍能堂堂正正脫離董卓,縱是赴湯蹈火,荀某定當相隨。"

正言語間,蔡邕已換上官服重返廳堂。眾士子紛紛入席,世家子弟自然占據前排要位,寒門文人則退居後列。伍奎選了個僻靜角落坐下,荀攸亦隨之而坐。

"今日詩會首題,請諸君以"花"為題,賦詩一首。"蔡邕宣布道。

話音未落,滿座文人已蹙眉沉思。不多時,首排一名士子率先吟誦:"洛陽城東路,桃李生路旁......"頓時贏得滿堂喝彩。

"袁兄才華橫溢,實在令在下欽佩"

"不愧是袁家子弟,我等望塵莫及"

在場文人學子聽了這位袁氏公子的詩作,紛紛讚歎不已。那袁家公子更是轉頭環顧眾人,眼神中滿是驕傲與自信。

既有人開了頭,其他人也不甘示弱,紛紛獻上詩作。

"東風拂麵過,花影自婆娑,素手攀枝條,落英向何方"

"金秋寒月至,白露凝為霜,時節本無情,唯餘滿地香"

"暗香隨風至,我自水畔來,欲覓芬芳處,方知是桂開"

......

蔡邕聽著這些洛陽文人的詩作,麵色平靜,心中卻大失所望。這些世家子弟空有錦繡外表,腹中卻無真才實學。

"看來琰兒要失望了,這些人連她一半才情都不及。唉,隻要待琰兒好便罷了..."蔡邕暗自思忖,目光卻移向廳外屏風後。那裡婷婷立著一位青衣女子,容貌清麗,正蹙眉傾聽,顯然對這些詩作不甚滿意。

"德瑜兄,該你了"荀攸吟罷自己的詩,轉向身旁的伍奎。他發現伍奎似乎神遊物外,眾人也都注意到了,紛紛投來譏諷的目光,竊竊私語。蔡邕見狀,臉色更是難看。

"這是何人?從未見過"

"定非名門之後"

"連即興賦詩都不會,也敢來這詩會"

"怕是來濫竽充數的吧"

"生得這般俊朗,卻無半分才華"

"空有皮相,又有何用?"

廳內議論紛紛,多是嫉妒伍奎出眾的相貌。一時間,整個廳堂都充斥著對伍奎的輕蔑。

伍奎本不欲張揚,但見眾人如此相逼,心中暗忖:真當我是好欺負的?

"公達兄,那我便獻醜了"

伍奎起身踱步,朗聲吟誦:

"荒驛斷橋畔,孤芳誰人賞,暮色漸濃時,又經風和雨"

"不與眾豔爭,任它群芳妒。縱使化塵泥,依舊香如故"

"拙作《詠梅》,貽笑大方了"

八步走完,一首《卜算子·詠梅》也吟誦完畢。廳內頓時鴉雀無聲,連針落地的聲音都能聽見。

蔡邕猛然站起,快步迎向伍奎,臉上寫滿震驚:"老夫原以為將軍不過一介武夫,不料竟有如此驚世才華!方才多有怠慢,還請見諒。"言罷鄭重拱手,眼中流露出欽佩與歉疚。

作為文壇泰鬥的蔡邕已年近半百,伍奎哪敢受此大禮,急忙托住對方手臂:"夫子折煞晚輩了!德瑜不過初學之人,怎能當得起夫子行禮?日後還要向夫子多多請教。"他謙遜地補充道:"還望夫子莫要再稱將軍,喚我德瑜便好。"

"好!德瑜才高八鬥卻不驕不躁,將來必是國家棟梁。"蔡邕捋須微笑,目光中滿是讚許。

"父親且慢。"一道清麗嗓音從廳外傳來,引得眾人側目。隻見青衣少女款款而入,正是蔡邕愛女蔡琰。她深知今日詩會另有深意——自夫君衛仲道新婚暴斃,衛家視她為不祥之人。若非父親威望,恐怕早已遭難。如今重返洛陽,卻見父親又要為自己張羅婚事。

"琰兒休得無禮!德瑜才華連為父都自慚形穢。"蔡邕雖板著臉訓斥,心中卻另有盤算。女兒性情剛烈,好不容易覓得佳婿卻遭此變故。眼前這位英挺俊朗的伍德瑜,或許正是乘龍快婿。

此刻伍奎卻怔怔出神——眼前這位雖非傾國傾城,但渾身書卷氣質的青衣女子,莫非就是青史留名的才女蔡琰?

伍奎的目光不自覺地被蔡琰所吸引。

蔡琰,字文姬,也有人稱她為昭姬,生於東漢末年,具體年份已不可考。她是陳留郡圉縣人,乃當世大儒蔡邕之女。先嫁衛仲道,丈夫早逝後歸家寡居。後逢匈奴南下,被左賢王擄至塞外,在異域生下二子。十二年後,曹操平定北方,以重金將其贖回,並許配給董祀。

蔡琰精通詩文音律,書法造詣亦深。《隋書》曾著錄《蔡文姬集》,惜已散佚。如今僅存《悲憤詩》二首及《胡笳十八拍》傳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雖然史料對蔡琰記載有限,但"文姬歸漢"的故事卻代代相傳。她先逢喪夫之痛,又遭異族擄掠,嘗儘思鄉之苦,即便重返中原仍清貧度日,可謂一生坎坷。


最新小说: 傾城複仇歸來 我用礦泉水換稀世科技 星光耀雄鷹 我重生歸來,女帝們,悔哭了麼? 長生修仙:從煉器師開始肝滿修仙百藝 我愛助人為樂 我的大辮子生涯 林薇 六零軍嫂養娃:她嘎嘎亂殺 瘋批總裁,天價債,她帶球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