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廣孝胸有成竹:"北海孔融雖為名士,卻不知兵。黃巾渠帥管亥屢犯其境,孔融必於會盟後邀使君同往平亂。"
"為何斷定他必邀我而非他人?"劉備追問。
姚廣孝意味深長地吐出四字:"正因...使君...勢弱。"
劉備聞言撫掌而笑,當即鄭重行禮:"願拜先生為軍師,大業。"
姚廣孝微微欠身:"此乃微臣之幸。"
"我得廣孝,如高祖得子房啊!"劉備開懷的笑聲在營帳中回蕩。
與此同時,趙匡胤帳內燭火通明。武安國抱拳致意:"多謝趙將軍與高兄弟相助之恩,連累高兄弟負傷,某實在過意不去。"
趙匡胤連忙攙扶:"武將軍言重了,同為漢室效力,理當如此。"
臂纏繃帶的高懷德爽朗笑道:"區區小傷何足掛齒。"
趙匡胤似不經意道:"隻是孔北海對將軍的態度,實在令人心寒。"
武安國拳頭緊握又鬆開,最終長歎一聲:"此事不提也罷。夜色已深,末將告退。他日將軍若有差遣,武某定當效犬馬之勞。"
趙匡胤遙遙目送武安國踏入夜色深處,直至對方的身影完全消融在黑暗中。高懷德按捺不住心中疑惑,湊近問道:"主上為何對此人如此禮遇?甚至不惜代價相救?"
趙匡胤笑而不答,目光轉向靜立一旁的謀士趙普。趙普會意,輕撫長須道:"青州黃巾猖獗,孔融勢單力薄,唯有武安國可堪大用。若能將此人收歸麾下,日後謀取青州便如虎添翼。"
"主上深謀遠慮!"高懷德恍然大悟,抱拳讚歎。趙匡胤負手而立,眼中閃爍著莫測的光芒,似在籌謀驚天棋局。
......
曹操軍帳內燭火通明,新晉謀士戲誌才正與主公密議。曹操凝視著案上輿圖沉聲問道:"此次討董之役,卿以為結局如何?"
"恕臣直言,"戲誌才躬身進諫,"聯軍各懷異心,恐難竟全功。"言罷擔憂地望向主公。他深知曹操對此戰寄予厚望,欲借機鏟除盤踞西涼的勁敵。
曹操悵然長歎:"兗州四戰之地,西涼鐵騎朝發夕至。本想借此役除患,如今..."指尖重重敲在案幾上,震得燭火搖曳。
戲誌才見狀勸慰道:"董卓沉迷酒色,膝下無嗣。其麾下呂布、李傕等人擁兵自重,遲早生變。況且青徐沃野千裡,正待明主取之。"稍作停頓又補充道:"主公首倡義舉,天下歸心。此戰無論成敗,賢才必將蜂擁來投。"
"善!"曹操聞言拊掌大笑,眼中精光迸射,"有卿等肱股之臣相助,何愁大業不成!"挺直的身軀雖不甚高大,卻已顯露出梟雄氣度。
戲誌才暗自頷首,最欣慰的莫過於主公這份愈挫愈勇的堅韌。
......
"未曾想劉玄德兄弟竟有這般能耐!"冷哼聲中透著震驚。
文案
夜色深沉,袁紹在中軍大帳內來回踱步,眉頭緊鎖,低沉的嗓音回蕩在帳內:“公孫瓚得了此人相助,日後必成大患!”
謀士郭圖上前一步,恭敬道:“主公,劉備雖與公孫瓚有同門之誼,卻非甘居人下之輩。此等人物,豈會甘心受公孫瓚驅使?”
袁紹目光微動,轉向另一謀士逢紀:“元圖,你意下如何?”
逢紀略一沉吟,道:“主公,公則所言不差。劉備不過是暫附公孫瓚麾下,並未真心歸附。眼下當務之急,是削弱諸侯之勢,尤其是公孫瓚及其白馬義從,必須儘早鏟除。”
郭圖聞言,連連點頭。此時的袁紹麾下謀士尚少,子嗣年幼,僅有渤海一郡之地,郭圖與逢紀尚未如同日後那般明爭暗鬥,反而同心協力。
袁紹停下腳步,目光深沉:“若無劉關張三兄弟相助,公孫瓚不足為懼。至於白馬義從,日後再徐徐圖之。明日我便令眾諸侯強攻虎牢,借此消耗聯軍與董卓之力。”
夜風嗚咽,不知多少人在暗處籌謀,又有幾人輾轉難眠。
另一邊,伍奎結束戰事回到府邸,沐浴更衣後獨自閉門不出,在臥房中凝神。
片刻後,他低聲默念:“係統,我要召喚一文一武。”
“滴——”冰冷的機械聲在腦海中響起,“宿主當前功德點150,業力點110,開啟文士與武將召喚!”
“滴——隨機召喚文士,恭喜宿主獲得前秦名相王猛——武力50,統帥98,智力100,政治100。植入身份為北海郡劇縣平民,懷才不遇,請宿主儘快招攬。”
係統話音剛落,伍奎心頭劇震,隻覺得一股熱血直衝頭頂,連呼吸都為之一滯。
“王猛……竟然是王猛!”他喃喃自語,眼中迸射出狂喜之色。
“從今日起,我也有了自己的謀主!這數據……簡直令人眼紅!”
強壓下激蕩的心緒,伍奎深吸一口氣,腦海中閃過王猛的生平事跡——
王猛,字景略,東晉北海郡劇縣人,前秦丞相、大將軍,輔佐苻堅一統北方,被譽為“功蓋諸葛第一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王猛病逝前曾向苻堅進諫,提議鏟除西羌與鮮卑的貴族勢力,並告誡不可倉促征討東晉。然而失去王猛輔佐的苻堅日漸驕縱,最終在淝水遭遇慘敗,強盛的前秦帝國隨之土崩瓦解。王猛的臨終諫言雖簡短,卻關乎國家命運,字字千鈞。八年後局勢發展完全印證了他的卓識遠見。苻堅兵敗後追悔莫及,終成千古遺恨。
"隻是王猛尚在北海劇縣,相距甚遠..."伍奎思及招攬之事頗感棘手,不由暗忖:"須加快行動,若被他人捷足先登就麻煩了"。